• 登录  |  注册

  • 基于航班进港调配新理念之“优主延次”的思考

    杜国钊 编 辑:王亚玲 2020-12-23 15:36:00

      摘要:随着民航空管精细化管理和提效降压的要求,管制调配不能再仅仅局限于传统思路的调配,我们需要不断提出新思路、新点子,目的在于尽可能减少交叉冲突,降低精力负荷,提质增效,有力保障现场运行安全,为此针对进港调配提出了优主延次的新理念。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提效降压、提质增效、优主延次
      1、优化方案概念
      本文首先引入新概念,即何为主要航班流?何为次要航班流?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这两个新概念属于动态定义的范畴,不是特定指代进港扇区内某条航路为主要或次要航班流,主要或次要航班流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当某条航路上分布着连续进港航班时,即被定义为主要航班流,反之,若某条航路上仅分布一个或两个孤立的进港航班时,即被定义为次要航班流。
      其次需要明确的是本文倡导的进港调配思路,利用进港扇区多航线的进港特点,让“主要航班流”优先保障进港,让“次要航班流”搭配适当延误, 为主线“让路”,称之为“优主延次”。
      再次本文提出该新调配理念带来的效率提升,该调配理念可减少交叉冲突,减少精力浪费,在针对大流量和进港间隔要求较大的运行环境时(军航活动)尤为适用,以达到“最少的指令完成更安全、更高效调配效果”的目的。
      然后我们可以将该理念结合广州区域管制四号扇区为验证对象,下文主要以广州4号扇区单广州进港航班流为例进行探讨,验证“优主延次”调配模式的优越性,以此类推,适用于所有进港排序的区域。
      2、AC4流量概况
      首先我们提取了四号扇区2020年11月11日-11月12日流量情况比对说明,该两日为随机选取,无特殊性,经实际查看11月上半月流量,每日流量变化基本吻合。根据下图可得出结论:四号扇区每日高峰均在9点,13点,23点,其中广州高峰均在9点、13点、22-23点;广州进港高峰都伴随着扇区大流量,其他类别航班流不少,航班流混杂。

     

      四号扇区呈扇形由四条航路汇聚到一点GYA,进扇区点由上至下分别为MUBEL、 ATLAT 、OSIKA 、P101。下图3显示为其中的四股不同的航班流分布情况,我们可以很直观的得出AC4 广州航班流的四个交接点比值,分别为 MUBEL3、ATLAT5、OSIKA1、P101 2。

    图3 AC4 广州航班流
      3、现场运行分析
      首先我们可参考广州的航班流:①交接点架次数量②现场运行广州航班的分布情况,可以将该扇区的运行模式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ATLAT为主线航班流,即ATLAT广州进港架次相对较多,根据截取2020.11.11现场视频;第二类,MUBEL为主线航班流,即 MUBEL广州进港架次相对较多,根据截取2020.11.13现场视频;第三类,四点平均分布,例如平均各分布2架,根据截取2020.11.12现场视频。
      3.1 ATLAT为主线
     
      3.2 MUBEL为主线:
      3.3四点平均分布:
     
      4、管制负荷模型
      以“MUBEL为主要航班流”类型为模型,根据需要发布的指令以及产生冲突的影响的等级,建立耗费精力指数标准(速度设置为一致),如下图10所示。

      图10 负荷模型
      根据现场运行实际数据统计分析,分别得出传统调配和优主延次两种调配方式的数据对比,分别如下图所示。

    图11 传统调配 VS“优主延次”
      根据以上对比我们可以得出优主延次负荷模型的优点,即引导或盘旋减少 27 %,交叉冲突减少 43 %,归航指令基本一致,总负荷减少 33% 。
      5树立正确的调配理念
      我们将四号扇区水平分区A/B,A为初始穿越、盘旋引导区域,B为精细化调配区域; 其中A区可以分为绿、黄、紫三区,穿高度、雷达引导、盘旋等待最好不穿越红色航线,减少交叉冲突;利用“外宽”特点,大角度引导,归航快,冲突少;预计延误10分钟以内,建议使用盘旋等待;10分钟以上,建议使用标准等待程序。应根据估算,预先告知机组延误时间。(实际测试,机组会自主调整速度和转弯半径)
      总则:“区域分块,冲突隔离、及时延误、明确时间”

    图12 A/B水平分区
      最后我们得出结论,树立下列正确的调配理念:建立“先到先服务”,而不是“先到先进”的理念;传统航向引导不是被抛弃,反而提出更高要求;“逛街式引导”、“耕地”、“织布”已不是复杂情况下的最优调配方案;“优主延次”不等于主要航线航班不调速、不引导,也不等于次要航线的航班一定延误到最后。(作者系中南空管局空中交通管制中心区域管制中心 杜国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