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  |  注册

  • 创新空管技术保障维修 加速数智化转型升级

    余静 编 辑:陈虹莹 2021-10-31 15:52:00

      摘要:在数字化产业变革浪潮和后疫情时代,中国民航要充分利用时间窗口加速数智化转型升级。本文分析了空管技保维修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创新技术保障维修,建设基于大数据的数智化运维管理系统,应用新兴科技推进远端台站设备集中智能监控,改进设备的换季维护等,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引言

      如今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兴科技正在步入各行各业,数字化产业变革浪潮势不可挡。目前交通运输业正处于产业变革拐点期(如图1所示),民航业要抓住历史机遇迎接挑战,加大变革步伐和速度。

     

      图1  各行业数字化水平及所处阶段

      新冠疫情客观上加速了民航业数字化和智能化(简称数智化)变革速度。

      疫情使我们发现民航业短板,也给中国民航一个宝贵的发展和超越国际民航先进技术的时间窗口。中国民航要充分利用时间窗口,加速数智化转型升级。

      民航技术保障(简称技保)维修业是民航数智化转型升级的重要行业,涵盖航司机务维修和机场、空管技保维修。2002年民航政企分离时三者在同一起跑线,经过近20年发展已拉开差距。大型航司和机场已率先开启维修管理数智化转型,走在中国民航技保维修业前列。如东航开发5G智能机库应用管理系统,实现机库的智能化管理(如图2);自主研发新一代维修管理系统(如图3),实现飞机退租、大修和发动机监控数字化管理。深圳机场与华为合作开发运维管理系统,率先推动“智慧机场”理念在运维领域落地,开启机场IT系统运维自动化时代。

      空管系统技保维修情况如何呢?

    说明: http://pic.carnoc.com/file/210108/21010811023939.jpg 

      图2  5G智能机库应用管理系统

    说明: 数字化转型提速 东航开启智慧云航空数字化2.0新征程 

      图3  新一代维修管理系统

      一、空管技保维修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各地区运维管理系统互不联通,自动化程度低

      目前部分地区空管局相继建设运维管理系统,但由于无顶层设计和统一规划管理,各地建设速度不一,系统标准、内容不同,互不联通,空管一体化运维系统还在规划中。

      运维系统自动化程度低,值班交接、零备件出入库及设备巡检、维修等信息采集都采用人工方式,使用不便,增加工作量。造成有的系统零备件库和故障库基本空置,运维系统退缩为电子值班系统。

      (二)部分远端台站少数设备实现集中监控,智能化程度低

      目前空管仅部分远端台站少数设备实现集中监控(可监视远端设备状态参数、机房温湿度等,遥控开关机和主备机切换),大部分设备只“监”难“控”,难以遥控调试设备、切换主备电源、油机及空调等附属设备、控制机房温湿度等。维护维修、校飞测试工作仍需现场操作,部分台站仍须有人值守。

      (三)忽视现代航空维修理论的学习,维修理念陈旧

      自上世纪五十年代,空管设备每年都要拆卸清洗元器件进行春秋换季维护。当时设备环境条件差,机房无空调、密闭不严,温湿度随季节剧烈变化。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如今设备和机房环境发生巨大变化。大型服务器成为主角,机房密闭、无尘,温湿度常年恒定。目前大部分空管局仍在进行大规模设备换季停机维护,有些地区设备规模庞大,上百套系统陆续停机维护近2个月。随着设备新增,停机维护战线越拉越长。

      其实早在上世纪50年代末,美国民航界从统计数据中发现:各类型故障不能用单一定时的维修方式防止或有效减少,相反还将带来新故障。研究发现:飞机故障率与时间有关的设备仅占11%,如一些机械器件的磨损,可采用定时维修来预防故障;其余89%的设备无损耗期,设备可靠性不随机龄的增加而下降,如半导体电子设备等(故障率与时间的关系如图4),因而无需定期维修1。

     

      图4  电子设备故障率与时间的关系曲线

      飞机的故障规律也适用于空管设备。笔者实践中统计分析发现:每次换季维护后故障频发,过度维护反而适得其反。由此撰文《改进雷达终端的换季维护》(发表于2004年3月《民航科技》)提出:雷达设备上少数损耗型机械部件(如天线、马达、风扇等)的故障规律符合“浴盆曲线”模型(如图5所示),因此定期拆卸清洁维护是必要的;而大部分电子设备不适宜频繁拆卸,应采取视情维护方式。建议修订维护规则,删减不必要的换季维护,使设备更安全、可靠、经济地运行2。

     

      图5 “浴盆曲线”模型(损耗型机械部件故障率与时间的关系曲线)

      二、原因分析

      (一)空管系统缺乏降本增效的动力

      航司和机场是公司制,考核和经营压力促使管理层想方设法应用新技术降本增效。而空管系统是事业体制,无企业经营压力,降本增效的动力不足,导致技术管理因循守旧,缺乏突破创新。

      (二)空管系统忽略与航空界同行间交流学习

      航司、机场和空管尽管保障设备不同,但是工作性质决定其维修基理一致。空管系统交流学习不少,但主要在系统内部,忽略了与航空界同行间交流学习,忽视了对现代航空维修技术发展的研究。维修理念未能紧随科技和时代的步伐,仍沿用早期的航空维修理论指导当今的维修工作。

      (三)空管系统缺乏对技术交流平台的重视

      《空中交通》《民航科技》杂志不仅是空管领域技术人员探讨交流的平台,更是管理层获取新信息、了解技术发展动态的窗口,也是其不断学习新技术、更新管理思维的前沿阵地,应引起重视。当今世界新技术层出不穷,管理层也应与时俱进不断学习。

      三、创新空管技保维修,加速数智化转型升级

      (一)建设基于大数据的数智化运维管理系统

      1. 建议空管局成立一体化数智运维管理系统建设工作组

      充分利用空管一体化优势,民航局空管局成立一体化数智运维管理系统建设工作组,在空管局领导指挥下进行顶层设计和统一规划建设管理。

      2. 互联互通各地区运维管理系统,提高维修效率

      联通各地区运维管理系统,共享设备故障数据库、零备件库等维修资源,把国内各地区设备“病例”大数据分类汇总。当遇到设备“疑难杂症”,线上汇集全国空管设备专家远程“会诊”,对于迅速排查故障,使技术人员快速掌握设备运行规律、提高维修技能、降低维修差错率有重要意义。

      3. 融合应用前沿科技,降低维护成本,提高设备使用率

      (1)中心站应用电子移动设备巡检。值班员手持手机或平板电脑扫描机柜二维码,进行巡检记录。设备异常时可添加相关照片、音频、视频等附件,便于工程师故障分析时查看。扫描设备二维码可快速查看其维修记录、零备件状况和相关技术档案等资料。

      (2)应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进行差异化和针对性维护。例如定期对设备进行精准分析评估,动态调整各类设备的日常巡检和停机维护间隔,改进影响安全、浪费人力的粗放型维护(所有设备采用同一维护周期)。

      (3)应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进行预测性维修。人工智能定期统计分析评估设备的故障数据,提醒技术人员需对某类故障频发的设备进行预防性维修。工程师及时排查故障隐患,将其消灭于萌芽期。

      (4)应用机器人完成设备日常巡检。一些简单、重复的日常巡检交由机器人完成,实现设备日常巡检自动化。

      (5)智能化管理设备零备件库。借鉴航司航材零、备件库的智能化管理模式,采用零备件扫码出入库,自动录入管理系统。当零备件临近库存警戒值,自动提醒及时订货。根据大数据统计分析航材的使用情况,确定最佳库存量。

      (二)应用新兴科技推进远端台站设备集中智能监控

      应用物联网技术联通各远端台站的电源、油机、空调,及红外线防盗报警和火警等传感器,应用无人机对偏远台站设备和机房环境巡检,视频实时回传至设备集中监控中心。应用人工智能监控偏远台站,如果设备、供电系统和附属设备故障,无缝切换备机,并发出设备抢修指令;一旦突遭火灾等突发事件,人工智能根据火情迅速启动应急程序,真正实现无人值守。

      (三)改进设备的换季维护

      对于大部分电子设备,根据大数据分析评估故障数据库,采用预测维护方式;对于少数损耗型机械部件(如马达、风扇等),采用定时维护方式,当临近损耗故障期,系统自动提醒停机维护。如此将使每半年设备大规模停机维护缩减到极少部分损耗型部件,将提高设备的使用率、降低故障率和维护成本。

      (四)应用VR、5G等智能技术强化实操训练

      设备实操培训平台应用VR和5G等智能技术进行全仿真模拟训练。联通设备故障数据库与设备实操培训平台,培训平台可模拟还原典型的设备故障实例,学员戴上VR头盔或眼镜感觉如同身临设备现场进行故障测试和排查处理,培训效果和效率将显著提升。

    (五)与设备厂商长期合作,共享故障数据库

      借鉴航司与波音等厂商密切合作、共享故障数据库的经验,建议空管加强与设备厂商合作。例如波音公司针对某机型近期常见问题向相关客户发全球通告,提醒其加强关注,提前采取措施预防故障。此举减少了飞机整体故障率,提高了维修效率。

      四、政策建议

      (一)民航局统筹优势资源,向智慧空管建设倾斜

      1. 加大民航数字基建资金投入力度

      民航局制定政策引导前沿科技与智慧空管“同频共振”,加大民航数字基建的资金投入力度。划拨部分机场建设费和民航基金用于数字基建,打造空管系统强大的数字神经网络。

      2. 在税收政策上鼓励科技创新

      建议民航局会商财政部对于民航数智化建设项目制定5年内税收减免政策。

      (二)民航局政策引导和鼓励民航界同行间交流学习

      建议民航局建立合作共赢的发展机制,加强民航技保维修业间协同合作,具体如下:

      1.     建立民航业同行间技术骨干双向交流挂职机制

      建立民航业同行间技术骨干双向交流挂职机制,促进航司、机场和空管技术骨干开拓视野、取长补短、携手共进。

      2. 举办民航技保维修业技术交流年会

      借鉴波音公司每年举办技术交流年会,建议民航局每年至少举办一次民航技保维修业技术交流年会。年会以“打造数智化运维管理系统”为主题,邀请国内外专家交流分享建设数智化运维管理系统的经验体会,展望未来发展新趋势。通过论坛、论文赛或观摩等形式促进思维碰撞交融,激发创新火花。

      (三)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创新高校专业和课程设置

      建议民航局会商教育部提出民航院校创新课程设置的指导意见,要求增设创新课程,注入创新理念,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宽口径人才,专业课和实习须紧随时代和科技发展、贴近民航业现实。具体如下:

      1. 高校应增设创新课程

      人工智能、物联网和大数据等新兴技术正在走进民航业,民航院校课程设置也应与时俱进,增设创新课程,如新兴科技应用等,为民航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人才支撑。

      2. 高校应改进实习科目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高校电子类专业实习科目30多年如一日,依然是半导体收音机、电视机安装。民航院校的实习科目应与民航工作实际紧密相关,使学生通过实习了解和熟悉民航工作,有益于未来的工作和研究。

      3. 民航院校应培养宽口径人才

      随着民航业发展,技保维修业对技术岗位有了更高要求,如航司机务推行机电(机械、电器)执照和岗位一体化,空管推行“大运行、大岗位、大值班”,要求一岗多照、一专多能。民航院校人才培养要顺应民航业的发展形势,大类招生、不细分专业,培养具备广博视野和渊博专业知识的宽口径人才,为其将来尽快适应民航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四)变革空管体制机制,催生创新动力

      1. 完善科技创新激励机制

      制定科技创新奖励措施,并立木为信,激发创新活力;制定考核激励机制,建立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激励制度,在职称晋升、评优评先等方面向科技创新人才倾斜。

      2. 畅通建言献策的渠道

      建立建言献策“直通车”制度,表彰奖励明显改善空管效能的建议。

      3. 改革薪酬

      建议薪酬向业务骨干、技术专家和高精尖科技人才倾斜,充分调动技术人才创新的积极性。

      (五)广开进贤之路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人工智能、物联网和大数据快速发展,已经开始并将更加深远地影响民航业发展,空管须提前储备高精尖科技人才。

      1.外部引进高精尖科技人才

      通过公开选调和招聘等方式引进急需紧缺的高精尖科技人才,加快新技术融合应用于空管数智化运维管理系统等数字新基建中。

      2.拓宽人才引进渠道

      与高校、科研院所和培训机构合作培养人才,以提高创新和应用开发能力为重点,培养急需的创新人才;采取咨询、聘请顾问、兼职挂职以及建立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等多种灵活方式,拓宽人才引进渠道。

      (六)空管局加强与友邻单位合作交流,做大做强朋友圈

      1. 加强与航司和机场间技术交流

      东航和深圳机场的智能化运维管理系统已走在中国民航前列,东海航自主研发的“智慧维修”项目(飞机维修智能化和健康管理系统、维修工具扫码和机务维修小程序等)也值得借鉴学习。建议空管加强与同行间技术交流,实地调研切磋,或请专家培训指导,博采众长,加快空管数智化运维管理系统建设。

      2.与科技公司合作研发

      空管系统加强与民航院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共同研发一体化数智运维管理系统。(作者:余静)

      参考文献

      [1] 常士基.现代民用航空维修工程管理.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M]. 太原,2002年

      [2] 余静. 改进雷达终端的换季维护[J]. 民航科技,2004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