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  |  注册

  • 科技创新在机务维修领域的新思考

    丁坤英、杨新湦 编 辑:王蕾 2021-01-14 13:52:00

      民航机务维修科技创新是一个注重技术积累和沉淀的技术创新领域,需要长期扎根企业一线,发现企业亟待解决的技术难点和热点,在广泛技术应用的前提下不断凝练科学问题、明确优势技术方向,然后通过团队建设、平台建设和制度建设,逐渐扩大社会影响力,更好推动民航科教“三出四型五基地”的建设。

      “十三五”期间,民航局针对科技创新工作,明确提出了“三出四型五基地”的发展思路,即出成果、出人才、出效益;创建基础技术研究型、应用技术开发型、成果转化枢纽型和技术政策暨服务智库型科研院所;打造民航基础技术研究基地、应用技术开发基地、核心技术产业基地、成果转化效益基地和创新人才发展基地。针对“三出四型五基地”的发展思路,作为行业院校从事民航机务维修领域的一员,笔者进行了如下思考。

      扎根民航业

      民航机务维修的对象是航空器,因此机务维修科研工作者必须积极发现与航空器相关的科学问题,通过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帮助企业提升航空器使用的核心竞争力。

      为了更加安全、经济地使用航空器,航空公司建立了维修工程系统,包括维修计划、生产控制和航材保障等子系统。现阶段大部分民用航空器(包括发动机)的维修计划都比较成熟,但当航空公司力争在航空器维修计划实施过程中拥有更多自主维修能力时,就需要不断开发满足持续适航要求的维修技术。另一方面,当航空公司追求更高的航空器利用率与维修计划的差异化管理时,就需要不断研发针对航空器故障诊断、状态监控方面的新技术。当航空公司有上述技术研发方面的诉求时,行业院校和科研机构应在第一时间做出响应,帮助企业完成技术研发。这些技术研发工作并非闭门造车,需要和企业技术部门之间密切合作,并经过企业一线的长期调试和测验。因此,建立与航空公司之间的长期合作联系和利益共享机制,是行业院校和科研机构在机务维修领域开展科技创新的第一步。

      譬如,中国南方航空公司与中国民航大学合作成立了民航局“维修工程技术中心”,双方定期召开技术交流会议,共同制订研发合作计划,已经开展了“APS维修工程管理”“辅助动力装置维修”“复合材料结构维修”等多个合作项目,并已经获得民航技术进步一等奖、全国交通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等荣誉,为机务维修领域的科技创新工作提供了示范。如能在行业领域内以“维修工程技术中心”为标杆,形成更多类似的合作平台,必将促进我国机务维修领域研发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提升话语权

      与企业的广泛合作是科技创新工作的良好开端,但绝不是科技创新工作的全部。与企业合作进行的技术研发工作往往是碎片化的,不成体系的。这些研发工作虽然帮助企业解决了实际问题,但对打造科技创新“知名度”往往没有明显的作用。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企业的技术研发诉求往往侧重于成熟技术的应用,而非新技术的原始创新,技术替代性较强;二是企业的机务维修技术研发工作往往着眼于系统工程中某一个技术环节,对企业的经济效益有影响,但不会形成太大的经济效益体量;三是企业之间竞争激烈,即使有了成功的技术研发案例,也不太愿意在全行业内推广,造成技术成果的社会影响力受限。

      在与航空运输企业广泛合作的基础上,行业院校、科研机构需要寻找优势技术方向,引领特定技术领域的发展。在这些技术方向上既要涌现应用型的技术成果,又要发展前沿性的理论创新,保持在此技术领域的“话语权”。譬如,南昌航空大学在特定领域的技术就带给机务维修科技创新很好的启示。与航空传统强校相比,南昌航空大学在科技创新方面整体上并不占优势,但是在航空器“无损检测”方面却有着鲜明的特色,在行业内乃至全国范围内都具有很广泛的影响力。该校近几年建成了教育部无损检测重点实验室,打造了全国范围内具有影响力的科研队伍,既有技术应用方面丰硕的成果,又在无损检测方面提出了创新理论,发挥了航空器无损检测方面的引领作用。

      南昌航空大学在无损检测技术领域的经验告诉我们,基础理论方面的创新也可能以应用型科技创新为前提,在技术应用方面的不断沉淀,才有可能自然而然地催生基础理论方面的创新。行业院校、科研机构在机务维修领域科技创新方面涉及的“创新点”比较多,但是往往不能集中力量,形成“拳头”型的创新领域。目前国内机务维修领域在发动机涂层技术、热塑性复合材料、高能束加工技术等特定方向已经具备良好的基础,需要围绕这些技术领域打造科研队伍,强化平台建设,加快形成具有品牌效应的技术创新领域。

      扩大影响力

      社会影响力是社会价值的一种体现,是获得社会资助的一个必要层面。机务维修技术总体上服务于航空器的运营与保障,很多技术与航空器的制造和管理技术相通,在国内还未形成相对独立的技术领域范围,需要进一步扩大社会影响力。

      社会影响力可以通过行业影响力和学术影响力两方面打造。在行业方面,行业院校机务维修领域需要充分发挥高校的平台作用,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对行业的宣传。机务维修科研工作者既需要与“小同行”保持密切的联系,增加其研究成果的可用性,还需要与不同子领域的“大同行”保持密切联系,开创其研究成果的新颖性。同时行业院校可以更多地承办一些行业年会,打造一些有影响力的培训项目。通过与行业专家之间的交流,展现科技创新的技术成果,吸引社会相关企业与院校开展更多的技术合作。在学术方面,行业院校机务维修领域需要针对某些特定学科方向,组织或参加国内外高端学术会议、宣讲学术报告,展示理论创新和应用方面的成果,逐渐完善机务维修特色科技领域。

      综上所述,民航机务维修科技创新是一个注重技术积累和沉淀的技术创新领域,需要长期扎根企业一线,发现企业亟待解决的技术难点和热点,在广泛技术应用的前提下不断凝练科学问题、明确优势技术方向,然后通过团队建设、平台建设和制度建设,逐渐扩大社会影响力,更好推动民航科教“三出四型五基地”的建设,达到民航业高质量发展的目的。(作者丁坤英、杨新湦 单位:中国民航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