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民航维修人员培训项目是否适用线上培训的评估办法
摘要:
中国民航业的高速发展带来了民航维修人员数量的逐年递增,民航维修人员高效而有质量的培训工作即成为重中之重。由于维修人员倒班工作性质、培训成本持续增高、培训管理难度加大、疫情影响等一系列因素导致开展传统的线下培训方式存在一定困难,而现阶段又没有关于如何采取线上或线下培训方式的评估方式。本文章总结了影响培训方式的7个因素,并通过对这些因素的评估和量化,设计出培训项目是否适用线上培训的评估办法。
一、引言
自2008年提出民航强国战略以来,我国民航行业飞速发展。不论是在行业规模、安全水平、运输效率、经济效益等宏观数据上,还是在服务质量、科技创新等微观层面上民航工作均取得了显著成绩。《2019年民航行业发展统计公报》统计显示:“截止2019年底,民航全行业运输飞机期末在册架数3818架,比上年底增加179架;全行业持照机务人员59124名,比上年增加3881名。”[1]。在取得突出成就的同时,飞机数量和维修人员数量的大规模增长,也给新时期民航维修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传统的维修人员培训方法显然已跟不上新时期民航发展的进程,维修单位如何利用新技术和新的教学方法来降低培训成本、提高培训效率和培训质量就变得格外重要。
创新的维修人员培训模式不仅对我国的民航发展至关重要,在国际维修行业的发展中也不容忽视。波音公司在2017年针对未来20年内全球维修行业的前景作出预估和展望,表示从2017年到2036年,全球商业航空业将需要大约648,000名新的商业航空公司维修技术人员,其中亚太地区的需求将最大(256,000名技术人员),其次是北美洲和欧洲(分别为118,000、111,000名技术人员)。于此同时,该报告也强调了众多的培训方式需要新技术、设备和培训方法支撑,而航空人员日益多样化,也将要求培训机构具备跨文化和跨时代的技能,从而适应未来的工作[2]。
中国民航总局对航空器维修人员的培训一向非常重视,为了促进维修人员培训,无论是对CCAR-121单位还是CCAR-145单位都提出了“培训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式:课堂理论培训、实际操作培训、计算机交互培训(CBT)、远程教学、自学……”的要求[3]。其中提到的远程教学即线上培训,线上培训作为一种相对较新的培训模式及其较高的实用性和适用性,已广泛运用于各个行业的培训中,包括教育、医疗、信息技术等[4-6]。
笔者结合自己实际工作,总结出在维修单位开展线上培训的四大优势,如表1-1所示:
表1-1传统理论培训与线上培训比较
传统理论培训 |
线上培训 |
培训成本过高 |
更低的成本 |
占用时间过多 |
更灵活的培训时间 |
培训标准不统一 |
更统一的标准化培训 |
过程管理单一 |
更实时的过程管理 |
l 更低的成本:由于2020年疫情影响,根据笔者所在维修单位2019年一季度和2020年一季度培训费用的对比,总费用下降了54%,若对比2月疫情后的数据,总费用下降更明显。
l 更灵活的培训时间。维修人员可利用非执勤时间开展培训,减少执勤时间开展培训带来的衍生风险。
l 更统一的标准化培训。线上培训标准更统一,避免由于不同教员侧重点不同带来的培训差异。
l 更实时的过程管理。通过线上培训平台,跟踪员工学习动态,提供详尽的学习评估和反馈报告,量化培训管理。
虽然线上培训有诸多优势,但其在民航维修行业中的运用开展相对较晚,到目前为止,《维修系统培训大纲》中未明确哪些内容可以开展线上培训以及采用哪种线上培训方式进行。
本文将针对如何评估维修人员培训项目能否以线上培训的形式开展进行讨论,并总结出一个普遍适用的评估办法以帮助维修单位培训人员合理开展工作。
二、评估方法
(一)培训方法研究
民航维修人员的培训项目分为理论培训和实做培训两大类,中国民航局在专门针对维修人员维修执照的管理文件CCAR-66部《民用航空器维修人员执照管理规则》中,明确指出针对“民航局统一制定和发布按照飞机、旋翼机及其所安装发动机类别区分的航空器维修基础知识和实作培训要求,并分别明确其最低培训学时要求”。在此我们只针对理论培训内容进行相应评估是否能采取线上培训的方式进行。
在理论培训过程中,目前采用的方法包括传统的线下培训或线上培训两种。两者优缺点差异体现在线下培训需要选定一个时间和地点将学员和教员集中起来,对需要倒班工作性质,比较难开展;而线上培训解决了时间和空间问题,也能节约培训成本。同时由于培训监管方式不一样,导致线上培训效果与线下培训不同,其效果不由教员授课质量决定,而是取决于员工感兴趣的程度[7]。
而根据线上培训的环境不同,发生的学习类型通常分为两类:线上同步和线上异步。线上同步学习意味着培训教员和学员在培训过程中可以针对培训内容及时地完成信息的传递,包括提问和回答。即参加线上同步培训的学员可以在培训中与教员及时互动,而不是纯粹的自主学习,可以通过直播培训的形式开展。线上同步培训的优势在于学员在学习过程中始终有条件和他人进行实时的交流,教员也可随时关注到学员学习的状态并及时调整培训节奏;学员和教员可以不在同一个空间。其缺点在于时间固定,需要学员和教员在特定的时间一同在线才能完成相关的培训,如果任一方在特定时间无法到场,培训无法完成。
线上异步培训学习意味着学员和教员不需要在培训过程中进行信息的传递,提问和回答也仅需通过留言和后续答复完成。即参加线上异步培训的学员可以独立完成培训,仅将“线上”作为培训支持工具。它可以通过现有的E-learning平台、录播培训实现。线上异步培训的优点在于学员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来完成培训内容的学习,参训时间比较灵活;学员和教员可以不在同一个空间。其缺点在于学员和教员的信息沟通滞后;对于缺乏所学内容基础的人可能无法获得好的培训效果。
(二)培训评估办法
综合线上与线下培训差异以及两种线上培训类别的优缺点,我们团队认为选择何种类型的培训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员接受培训课程提供信息的方法。而这种提供信息的方法由7个影响因素决定:培训时间、培训地点、培训人员数量、培训人员岗位、培训周期、培训主导权、培训互动。
1. 培训时间
培训时间是否为一个特定的时间,即必须在此特定时间组织完成此培训。如果是,那可采取线下培训或者线上同步培训,不建议采用线上异步培训。
2. 培训地点
企业培训往往是结合岗位工作需求而产生的,不同工作岗位的培训课程可能对培训地点有不同的要求。我们可以针对培训地点进行评估,如有特殊场地要求的课程,建议使用线下培训或线上同步培训;如对培训场地无要求的课程即可采用线下异步培训。
3. 参训人员数量
参训人员数量较少时,使用线下培训在培训资源充裕的情况下可提升培训质量,满足人员对培训的需求,对于民航维修人员理论来说,人数在24(含)人以下会获得较好的培训质量[8];培训人数参训人员数量较多时,受培训资源的限制,采用线下集中培训的方式反而会降低培训的效果,因此建议采用线上同步培训解决培训资源不足的问题;如果参训人员数量非常多,线上同步培训也无法满足培训需要时,建议使用线上异步培训以保证所有参训人员均可接受培训。
4. 培训人员岗位
航空公司维修根据职能的不同分为生产、航材、工程、质量、培训五大系统,来自不同系统学员对同一份培训内容的关注点不同。如果参训人员来自不同系统,建议采用线下培训或线上同步培训,教员即可根据实时的授课情况调整教学节奏,保证不同系统的参训学员能够掌握不同侧重的培训知识;如果参训人员来自单一系统,使用线上异步培训即可满足培训需求。
5. 培训周期
周期性培训是民航维修人员培训的一个特点,为保证学员在其岗位满足工作资质的要求,通常会要求学员在一定周期内完成某一课程的复训,对于培训周期较短(1年以内)的培训课程,因培训频率较高,建议使用线上异步培训,在保证人员完成培训的同时也节约了企业的培训资源;对于培训周期较长(1年以上)的,可采用线上同步培训。
6. 培训主导权
培训主导权以教员为主导,对学员而言是一种引领式的培训模式;以学员为主导,对学员而言是一种自主式的培训模式。如以教员为主导,则可采取线下培训或者线上同步培训,如以学员为主导,建议采取线上异步培训。
7. 培训互动
培训互动的要求即信息传递的及时性要求,对于学员从未参与过的工作内容或独立学习难度高的培训课程,学员通常会有很多疑问需要教员进行解答,相应的互动要求就会较高,不建议采取线上异步培训,使用线下培训或线上同步培训。
结合《维修系统培训大纲》要求、已发表的针对培训方式的研究论文以及本团队既往的工作总结,本研究团队认为上述7个维度对于培训方式的影响权重相对平均。此外,由于需要满足评估方法普遍适用和易于执行的要求,本团队未采用传统的李克特5级量表(Likert scale)[9],而是将上述7个影响因素具体量化为0分(不符合)、1分(可以符合)、2分(非常符合)的三级量表,然后根据7项评估内容总分的分值区间给出相应的培训方式推荐。由于本量表的7个评估内容设计均为正向评分,而线下培训、线上同步培训和线上异步培训所要满足的条件难易度也具有正向趋势,因此总分的划分区间采用三分位数[10]。
具体评估方法为:首先根据培训内容的具体情况,按照表2-1完成对7个影响因素的评估和量化,将7个影响因素的分值全部相加后得到一个影响因素总分,然后参照表2-2选择建议的培训方式。
表2-1影响因素评估量化表
评估内容 |
不符合 |
可以符合 |
非常符合 |
无需特定培训时间 |
0 |
1 |
2 |
无需特定培训地点 |
0 |
1 |
2 |
培训人员数量大于24人 |
0 |
1 |
2 |
培训跨系统数量少 |
0 |
1 |
2 |
培训周期小于1年 |
0 |
1 |
2 |
学员为培训主导 |
0 |
1 |
2 |
培训互动性低 |
0 |
1 |
2 |
表2-2培训方式参考表
量化值 |
[0-4] |
[5-9] |
[10-14] |
培训方式 |
线下培训 |
线上同步培训 |
线上异步培训 |
三、评估方法的信度分析及我航司中的实际运用
为了证明本评估办法针对不同的培训管理人员或培训单位都有比较高的可信度,评估结果存在相关性且没有较大偏差。本团队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办法,分析不同培训管理人员对同样课程评估结果的差异是否可接受。具体办法为不同培训管理人员自2020年4月起,每月对所在维修单位给维修人员计划下发的所有培训,均根据“培训时间、培训地点、培训人员数量、培训岗位数量、培训周期、培训主导权、培训互动”7个影响因素对培训课程进行评估评估,获得相应量化分值和评估结果,如图3-1。针对不同人员评估出的量化分值得出Pearson积差相关系数为0.91,并使用F检验办法得出F值为986,大于显著度为0.05的F临界值2.147,代表不同的人员评估出的结果有着明显的相关关系,可信度较高[11]。
图3-1某航司维修人员培训评估(部分截取)
截止2020年10月31日,我的团队共评估并安排培训项目201个,评估结果如图3-2。
![]() |
图3-2某航司维修人员培训评估统计
从评估结果来看,维修人员的培训需要通过线下培训的仅占7%,大部分均可安排在线上进行。
本团队通过评估得到相应的培训方式并参照其执行,并从“培训成本”、“培训效果”以及“培训满意度”三个方面,与2019年同期培训进行比较,结果如下:
1. 培训成本方面
![]() |
与2019年同期相比,培训费用降低58.8%。
图3-3 培训成本对比
2. 培训效果方面
所有培训的考核通过率与以往全线下模式相比无统计学差异。
![]() |
图3-4 考核通过率对比
3. 学员和教员满意度方面
学员满意度提升幅度较大,教员满意度下降。
![]() |
图3-5 学员教员满意度对比
四、讨论
结合本评估方法在我航司中实际运用的结果分析,按照本评估方法选择培训方式进行培训后,培训费用显著降低,然而学员考核通过率与既往完全线下培训相比无统计学差异。于具有更加针对性的培训内容、更灵活的培训时间,在保证了较高的培训效率的同时,充分提高了学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员的满意度下降主要原因是线上培训对课件质量及更新速度要求更高,增加了教员的工作量。在今后的工作中,可以对教员进行线上培训课件开发软件及相应辅助教学方法的培训,既能降低教员工作量也能提高课件质量。
虽然本评估方法具有有效、简单易行的优点,但也存在不足。首先,纳入评估方法中的影响因素比较局限,或许不能够完全囊括所有可对培训方式产生影响的因素;其次,7个影响因素概括,细节性没有体现,可能在具体实施中有小部分培训内容需要更加细化的评估方法。最后,本评估方法的有效性仅仅在我航司中得到验证,该有效性的可重复率还需要更大样本量以及在其他航司的具体实践中不断验证。
五、结语
随着我国民航行业的高速发展,民航维修以及其他各个岗位均为我国从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迈进这个目标而共同努力。在严格遵从民航规章的前提下,选用适当的培训方式完成维修人员的培训工作,降低培训成本、提高培训质量将成为大家的共识。希望本文撰写的评估办法能为所有维修培训同仁在新培训方式的评估采用上提供一点思路和模式,保证维修人员能够合理且有效地完成相关的培训任务。(作者:邓昆槟)
参考文献
[1] 中国民用航空局.2019年民航行业发展统计公报[R]. 2020.
[2] Boeing (2016). Pilot & Technician Outlook[Z]. 2017.
[3] 中国民用航空局飞行标准司.维修系统培训大纲[Z]. 2016.
[4] Heinrichs, W. L., et al. Simulation for team training and assessment: case studies of online training with virtual worlds[J]. World journal of surgery, 2008, 32.2: 161-170.
[5] Allen, I. E., Seaman, J. . Going the distance: Online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J]. SloanConsortium.2011.
[6] Bonk, C. J.. Online training in an online world. Bloomington, IN: CourseShare. com, 2002.
[7] 陆兮, 等. 线上培训项目实践浅谈[J]. 知识经济, 2017,18: 153-154.
[8] 中国民用航空局.民用航空器维修培训机构合格审定规定[Z].2005.
[9] Joshi, A., et al. Likert scale: Explored and explained [J]. Current Journal of Appli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5, 396-403.
[10] 焦振勇; 李霄. 三分位数的意义及计算[J]. 统计与信息论坛, 2006, 21.4: 19-20.
[11] 何春雄,龙卫江,朱锋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