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适航报告》之雏鹰高飞蓝天阔
“没有试飞员,说明适航能力还不行!”
ARJ21-700型号合格审查工作基本分为两大部分。
一是地面审查部分,包括对全机12.3万份飞机结构和系统图纸的制造符合性审查、各专业系统符合性验证试验审查、机翼低速颤振模型地面共振试验安装和试验前制造符合性检查。此外还要对空气管理系统、起落架、主飞控系统和发动机短舱等供应商的设计资料进行现场评估和预批准,并进行全机静力试验、雷达晕电性能试验、液压能源系统试验、供配电系统模型试验、全机稳定俯仰2.5g极限载荷试验、机翼油箱舱充压试验、全部铁鸟液压能源系统试验、全机高强度辐射场地面试验、全机电磁兼容性试验,以及机头垂尾鸟撞试验、座舱压调和烟雾机上地面试验、疲劳试验的制造符合性检查等等。整个地面审查部分约占总体审查量的50%。
二是通过试飞进行审查的科目内容,同样占总体审查量的50%,主要包括空速校准、大侧风、高温高湿、失速和失速特性、发动机控制与操纵、惯性基准系统和干空气短舱防冰、夜航、航电系统、最小离地速度和地面最小操纵速度以及高原、噪音、高寒、自然结冰、除雨除雾、电磁兼容、最小飞行机组等科目内容。CCAR25的规章条款要靠试飞取得有效数据,进行分析判断验证。如果没有试飞这个环节,说明中国适航审查的专业体系是不完整的,能力是有欠缺的。
要完成试飞审查,前提条件之一是要有试飞员。民航局早就发现了这个短板,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外送培训有工业背景的飞行人才,成功进行了运12飞机的适航审定试飞,迈出了培养局方试飞员的第一步。
偌大的CAAC怎么能没有自己的专职试飞员?负责“影子审查”的美国FAA专家曾坦言:“你们的CAAC没有试飞员,这说明你们CAAC适航能力还不行!”这句话虽然很刺耳,但并没有贬低讽刺之意,而是对客观事实的判断,应该接受和面对。
事实上,为了完成ARJ21-700型号飞机的试飞审定,2002年,民航局又派出6人先行去美国培训。他们回来之后,赵鹏、陈志远这两位国家级资深试飞员兼局方试飞员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100万元的年薪是个坎
2007年1月24日,上海适航审定中心挂牌成立。民航局领导亲自过问,克服重重困难,调剂解决了60人编制的关键问题。时任华东管理局维修处处长的沈小明受命组建团队,两间办公室、4个人,白手起家,开始招兵买马。
沈小明,这位研究生毕业、有着丰富一线维修和适航审定经验的中年人,清醒地认识到自己肩上担子的重量。“中心”不是虚设的单位,而是担负中国大飞机局方适航审定重任的一线机构。大战在即,必须广集天下英才,使命和重任让他经常彻夜不眠。什么叫事业心?事业心就是一心一意地想工作、办实事。国家的战略任务,必须要靠一流的人才来完成。
沈小明主任明白,中心一定要有自己的试飞员队伍,并为此设置一个专门部门;如果没有试飞员,没有试飞员队伍,“中心”的职能就是不完整的,是不够格的。
沈小明主任的想法是正确的,超前的,势在必行,迫在眉睫。然而问题来了,试飞员比航线飞行员的要求更高,所面临的风险更多,责任更重大,相应的工资待遇按理说也要跟上。但是,国家的政府公务员工资系列标准远远不能与之匹配平衡,处于两难的尴尬境地。
多年来,媒体不断曝光飞行员跳槽的事件,一些国企航空公司的飞行员被地方和民企航空公司以几百万元的年薪以及送别墅、豪车等待遇挖走,留下了打不完的官司和令人深思的问题。现在,又该如何解决试飞员的待遇问题呢?
沈小明在向时任民航总局局长杨元元汇报时,直截了当地和盘端出自己的想法:根据ARJ21-700型号适航审定的紧急需要,我们准备先在民航系统内第一批招聘3名试飞员。杨元元局长点头说:“行啊,这是必须的,工资标准是多少?”
“年薪税前100万元。”沈小明接着解释,“按照2007年的国家工资水平,试飞员的工资待遇与航空公司航线飞行员的工资待遇基本是一致的。只不过航线飞行员的工资是由航空公司出,而局方试飞员的工资要从政府财政出,怎么个出法?”
杨元元局长掷地有声地说:“我同意你们先从航线飞行员中择优招收3名试飞员,满足ARJ适航审定的急需。年薪问题你们可以协调有关部门办理,为国家做贡献,待遇要落实。”
有了“尚方宝剑”,沈小明马上开始行动,落实了试飞员的百万年薪制度。
可以想见,沈小明为此费了多少心思,付出了多少辛劳。
招聘第一位试飞员的戏剧性故事
不久之后,上海适航审定中心在中国民航人才资源网“张榜招贤”,条件是刚性的:年龄35岁以下,飞行小时5000以上,教员机长经历3000小时以上,民航英语5级以上。条件适合者均可报名,初审合格者要进行“面试”和“复试”,择优录用。
沈主任告诉笔者,“面试”这一关很关键,他要直接找面试者谈话,考察其心理素质、性格修养。更重要的是,要发现他们有没有潜在的创新意识,有没有尝试新体验、接受新挑战的意愿以及激情、朝气和活力。
公布信息后,报名者有近百人。在成都,航空公司人事经理抱来一大撂推荐材料,沈主任翻过来看过去,都不甚满意,感到有些失望,闷闷不乐。
中午,在老领导为其送行的午餐会上,在座的一位处长说:“我们这儿有一位从法国培训回来的机长,小伙子高高大大也帅气,肯定符合你的要求。”老领导接过话茬:“这小伙子行,我是看着他‘飞’起来的。”
沈小明主任来了精神,问道:“多大年龄?飞了多少小时?教员机长当了多长时间?英语水平如何?愿意到上海去当试飞员吗?……”一长串的问题像连珠炮似地吐了出来。
老领导说:“看看他在不在成都?如果在,把他叫过来,你直接问。”
那位处长马上打电话联系,没过一刻钟,一个英俊帅气的小伙子出现在沈小明面前。
他就是张放,很有礼貌,说话慢条斯理,声音低沉,表述清晰。经过一番交谈,他给沈小明主任留下了良好印象。
沈小明回到上海后又调阅了张放的资料,发现他既有航空公司的飞行经历,又有管理局的工作阅历,特别是曾接受过空客的试飞员培训,回国后还在北京华澳公司从事过理论教学。这让沈小明觉得非常满意,毕竟试飞员的丰富阅历难能可贵。但能否被录用,还要经过严格的面试。
不久,张放被通知来沪,在美国波音公司专家主考、“中心”数名专家辅考下,张放被正式录用为中国民航首位试飞员。接下来,中心又录用了赵志强、张惠中两人,中国民航第一支试飞员队伍诞生了。
严格苛刻的试飞员培训
试飞员选定了,下一步工作就是培训。沈小明主任表示:“我们的标准是国际一流,美国FAA的试飞员在哪里培训,我们中国民航的试飞员也要在哪里培训。从这支队伍诞生之日起,我们就要和国际一流试飞员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由于张放在空客公司就已接受过较长时间的试飞员培训,因此就没有再被派出。赵志强和张惠中一进“中心”大门,就接连两次被送往美国国家试飞员学院。
第一次由揭裕文主任带队,赵志强、张惠中以及李新、张彤、徐骏驰等人进行了为期6个月的试飞员、试飞工程师初始培训。第二次由徐骏驰带队,赵志强、张惠中和张海涛、屈展文、吴浩文等人进行了为期半年的试飞员、试飞工程师全程培训。
这是一次不同寻常的高强度培训。“中心”花费了大气力向国家申请了1200万元人民币培训费,但却只够半年的学费,而课程是一年的,怎么办?
沈小明主任与校方交涉,把一年的课程内容安排在半年时间里完成。这样一来,课程内容多、任务量大,6个人学得很艰苦,每天从8时到18时,除了中午休息1小时外,整天都处在紧张的学习状态中,没有节假日,没有像其他学员那样的旅游机会。用餐也改为统一烧饭,集中就餐,为的就是节省时间。
沈小明与院方签订了周联系协议,每周学院都会把6个人的学习和表现情况发邮件给他,他则经常给每个人打电话,既是关心也是严格要求。
有一次考试,6个人都未通过,沈小明知悉后十分吃惊,难道是年轻人贪玩没花时间复习吗?转念一想:不会,相信他们都是有理想、有抱负而且自律性强的人。而且行前大家也有言在先,如果不珍惜时间好好学习,通不过考试就马上回来!于是,他打电话详细问询,原来是大家不适应学院的考试方法。出题老师经验十分丰富,考试内容是飞机超音速、亚音速的知识,试题编排得很有技巧,一张考卷10道题,第一道题的答案是第二道题的已知条件,第二道题的答案是第三道题的已知条件……前后互为因果,依此类推。如果你第一道题就答错了,后面的题目自然就没法答对了。
弄清情况后,大家也不禁感慨:从事试飞工作,务求万无一失,一旦犯了错误就无可挽回,没有重头再来第二次的机会。事后,其他老师看了这份考卷也不禁惊叹,出题的水平太高了,即使是他们也未必能考过,但是这也太难为中国学员了。
后来,6个人重新调整了心态,成立学习小组,经常在一起讨论,主动向老师请教。
功夫不负有心人,仅用了半年的时间,他们硬是把1年的课程学了下来,考试考核都获得了好成绩,怀揣着合格证书回到祖国。
赵志强、张惠中因为成绩优秀,还被院方推荐,加入了国际试飞员协会。此时中国商飞的同行们也在那里培训,中国民航6名试飞员和试飞工程师的表现得到了他们的赞许。
雏鹰高飞蓝天阔
在3名试飞员紧张工作和学习的日子里,上海适航审定中心也给他们提供了有力支持和温暖,尽可能创造条件让他们没有牵挂地“飞翔”。沈小明主任经常与他们沟通,听取意见和需求,免除其后顾之忧。而办公室的徐敏敏主任则时常代表领导,给他们的家人打电话嘘寒问暖。
2010年金秋时节,赵志强与姜晓婷喜结良缘,沈小明主任作为证婚人亲临婚礼现场祝贺。他对姜晓婷说:“你要为你的爱人自豪、骄傲,他是中国民航第一批试飞员,正在为实现中国人民的大飞机梦而工作,任务艰巨也十分光荣,他的贡献也有你的功劳。”
姜晓婷是一个明事理、识大体的姑娘,为了照顾好赵志强和他的母亲,她毅然辞去了空姐的工作,被传为佳话。
而张放、赵志强和张惠中也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和重托,在ARJ21-700型号合格适航审查中做出了重要贡献。赵志强由于在加拿大五大湖地区自然结冰试飞中的突出表现,受到习近平主席的亲切接见。
2015年,赵志强、徐骏驰又被送往加拿大进行水陆两用飞机试飞员适航审定培训,为我国自主研制的蛟龙-600水陆两用飞机首飞适航审定做准备。
近两年,张放、赵志强、张惠中还代表局方去国外对B-787、B747-8、A320-6、达索公务机等飞机进行认可审定,圆满完成了任务。
随着中国民航第一批试飞员的闪亮登场,“CAAC没有试飞员,何谈适航审定能力”的一页被彻底翻过去了。伴随着中国民机事业的发展,中国民航试飞员队伍会越来越成熟,相信他们在大飞机C919的适航审定试飞中将有更出色的表现。
(刘斌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编审、中国作协2015年重点作品扶持项目《中国大飞机》作者)
ARJ21-700飞机成功首飞。(中国商飞公司新闻中心供图)
局方试飞团队在ARJ21-700飞机首次审定飞行试验放飞仪式上。
张放试飞归来。(中国商飞公司新闻中心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