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齐收费政策短板 助力通用航空发展
摘要:“十三五”期间,通用航空业实现快速发展,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民航局也在积极推进通用航空法规体系重构工作,推出“通航业务框架和通航法规框架”,能够很好地适应通用航空发展迅速、灵活多变的特性。但仍未针对通用航空特点制定相关收费政策。建议按照“分类管理”的理念,全流程梳理、规范通用航空收费政策,推行通用航空收费统一清算,加速形成业内良性资金循环,助力通用航空发展。
一、通用航空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
通用航空是指除公共航空运输及军、警、海关缉私飞行以外的航空活动,主要包括工、农、林、渔等作业飞行以及航空培训、医疗救护、文化体育等方面的飞行。近年来发展迅猛的无人机物流、短途运输等新业态,也属于通用航空的范畴。
相较于运输航空,通用航空具有一定的替代性、便利性和多样性,因此通用航空可以更好地发挥其小规模出行、抢险救灾、农林作业等特异化功用。整体来看,通用航空作为航空运输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促进我国制造业升级发展,提升航空业基建水平,更好满足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后的消费业态,对服务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促进通用航空发展的指导意见》,对通用航空业与经济融合发展做出的总体谋划和系统部署,推动我国通用航空发展进入快车道。同时,中国民航“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实现运输航空与通用航空'两翼齐飞'”的发展思路,明确了“分类管理、放管结合、以放为主”的通用航空监管理念,将通用航空发展提高到重要地位,促进通用航空实现高质量发展。2016年成为中国通用航空业快速发展的元年。
根据民航局发布的《2020年民航行业发展统计公报》,截至2020年底我国获得通用航空经营许可证的通用航空企业达到523家,在册通用航空器2892架,相比2015年分别增长了86%和52%;全国在册通用机场数量达到339个,已经超越运输机场数量;全行业无人机注册用户为55.8万个、注册无人机共51.7万架、参与民航局无人机云交换飞行小时达到183万小时,分别比2018年增长了106%、80%和395%。
在疫情防控工作中,通用航空也利用其航空器类型多、起降灵活、方便快捷的特点,积极参与医疗人员、药品物资等运送活动,及航空喷洒消杀等作业活动,成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要支撑。在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中,短途运输作为重要补充,成为改善偏远地区居民出行条件的首选方式。无人机物流也成为了物流行业发展的新方向,在降低运输成本、提高物流效率上潜力巨大。作为我们民航业发展两翼之一,通用航空发展已初具规模,且前景广阔。
二、符合通航发展特点的法规体系已初步建立
随着通用航空的快速发展,民航局也在积极推进通用航空法规体系重构工作,以更好地为通用航空健康发展保驾护航。2019年民航局推出“通航业务框架和通航法规框架”,从经营能力与运行能力两个维度对通用航空业进行重新分类管理,使得框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适应性,能够很好地适应通用航空发展迅速、灵活多变的特性,现已形成涵盖通用航空航空器、航空人员、航空企业、一般运行、通用机场等各方面的法规体系。
其中,2020年8月交通运输部公布了最新的《通用航空经营许可管理规定》,对我国境内从事经营性通用航空活动企业重新进行了划分,取消之前按注册资金规模划分的甲乙丙丁四类,改为按飞行活动性质划分的载客类、载人类和其他类,能够很好地促进通用航空安全、有序、健康发展。
通用机场管理方面,交通运输部也于2021年4月发布了《通用机场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进一步调整优化通用机场分类方式,明确各类通用机场在建设、使用许可或备案、运营等各个阶段的管理要求,有利于提高通用机场管理规范性,破除通用机场建设发展阻力,切实降低通用机场领域制度性交易成本。现征求意见已结束,相关部门正在进行深入研究。
通用航空运行管理方面,民航局于2020年相继发布了《通用航空短途运输管理暂行办法》、《通用航空包机飞行管理暂行办法》、《通用航空预先飞行计划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等法规和政策文件,建立起适应通用航空发展的运行管理体系。
按照“分类管理、放管结合、以放为主”的通用航空监管理念,我国通用航空不再套用运输航空的管理规定,已初步建立起独立的法规体系,为通用航空的进一步快速发展做好政策准备。
三、通用航空收费政策落后行业发展
目前涉及通用航空收费的相关政策主要有民航局、国家发改委于2010年发布的《通用航空民用机场收费标准》,规定了通用航空在民用机场进行活动的起降费、停场费、其他收费项目和减免条件;于2012年发布的《关于调整民航进近指挥费和航路费有关问题的通知》(民航发〔2012〕59号),其规定“通用航空飞行(公务飞行除外)免收航路费,在固定机场飞行当日每起降5架次(含不足5架次)按1架次计收进近指挥费,在临时机场飞行免收进近指挥费”。
同通用航空其他法规和政策相比,通用航空现行收费政策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受收费政策制定时通用航空发展状况限制,收费政策主要为简单套用运输航空收费模式,未能针对通用航空发展特点,未按照“分类管理”的理念对通用航空收费项目进行规范。如进近指挥收费政策按固定机场、临时机场来进行分类收费,与现行通用机场分类不符。
第二,由于收费政策发布较早,且较长时间未进行更新,随着通用航空的快速发展,部分通用航空新活动场景未能实现全部覆盖。如无人机物流、短途运输等新业态,无法按照老的收费政策去精准执行。
第三,目前通用航空收费政策仅涉及进近指挥费和机场服务费等,未能涵盖通用航空运营全流程。如目前没有相关政策文件对FBO等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做出明确规定,容易造成部分FBO服务商利用自身在当地的垄断地位,向通用航空企业收取高额费用,不利于畅通通用航空业内资金循环。
第四,通用航空业未建立起科学收费政策,使通航企业、通航机场在建设运营等环节仍然依靠政府补贴,通用航空业内资金仍未形成良性循环,不利于吸引社会资本积极投资通航产业。
四、建立科学收费政策,畅通通航业内资金循环
通用航空业有一定的公共服务属性,科学的收费政策在行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可以引导资金在行业内形成良性循环,避免出现乱收费等不利行业发展的现象,也可以让政府通过制定“减税降费”等政策更灵活、更有力地发挥出对通用航空业宏观调控的职能。建立科学的通用航空收费政策,对通用航空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针对目前通用航空收费政策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按照“分类管理、放管结合、以放为主”的通用航空监管理念,全面梳理通用航空收费政策,结合《通用航空经营许可管理规定》、《通用机场管理规定》等政策文件,建立起符合“通航业务框架和通航法规框架”的收费政策体系,能够更好地适应通用航空快速、灵活的发展特点。
第二,合理规范通用航空在建设、运营各环节收费政策和收费标准,打通断点,畅通通用航空业内资金循环。提高资金利用效率,才能更好地吸引社会资本投资通航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通用航空业。同时,可以降低通用航空对补贴的依赖,减缓补贴政策退出对产业发展的影响。
第三,推行通用航空费用统一清算。通用航空业产业链条长、服务领域广,如果每个服务环节进行单独收费,会形成非常高的清算成本,不利用通用航空发挥出其灵活、快速的特点。推行统一清算,建设通用航空“一卡通”结算模式,一站式清算所有环节费用,可以有效降低交易成本,推动通用航空更快地飞起来。同时,有利于行业主管部门加强通用航空业全流程资金监管,能够提高补贴资金利用效率,更好、更精准的发挥政策效力。(作者:郑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