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  |  注册

  • 我国通用航空“十四五”发展路径思考

    郭琪 编 辑:陈虹莹 2021-11-01 08:53:00

      摘要:回顾“十三五”,我国通用航空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运营效益低、公共服务能力弱、潜在需求挖掘不充分等掣肘问题依然存在。“十四五”开篇筹谋,必须正视通航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本文提出要从国家层面自上而下引领推动,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区域形成平台化发展模式,并从区域通用航空发展层面提出了几点建议,助力我国通用航空“热起来”“飞起来”“强起来”。

      一、我国通用航空现状与问题

      自2016年我国发布国办发38号文以来,我国通用航空法规体系重构工作稳步推进,通航运营环境逐步优化,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发展提速。与“十二五”末期相比,我国通航飞行小时数、在册通用航空器数量、通用机场数量、通航运营企业数量、从业人员数量等各项关键指标快速增长。

      通用航空改革创新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绩,但在关注成绩的同时,现阶段通航发展的各项指标与“38号文”中提出的目标尚存较大差距。通用航空业发展过程中依然面临众多掣肘问题,行业效益低、交通服务与应急救援等公共服务能力不足、消费需求挖掘不充分等问题依然存在。

      (一)行业效益有待提升,盈利依然是难题

      截至2019年底,我国在册通用航空器数量达到3640架,通用航空运营企业数量达到478家,2019年通航飞行小时数达到112.5万小时。但是全国有超过70%的通航运营企业尚未盈利,实际在运行的通用航空器仅占在册总量的65%,通用航空器日均生产小时仅为1.28小时,颁证通用机场平均日利用率仅为26架次/天。行业内仅有少数头部企业运营情况尚可,大部分通用航空器长年“趴窝”,使用率偏低,行业整体经营状况不容乐观。

      (二)网络化运营未形成,交通属性难发挥

      截至2020年底,全国已取证/备案通用机场339个,通用机场数量虽然保持快速增长,但是距离对比“38号文”提出的500个机场目标仍有较大差距,通航交通服务网络无法有效普及。2019年,全国短途运输、包机飞行、低空旅游等具备交通属性的载客类飞行作业小时数仅为5.81万小时,不足全年总飞行量的10%(如图1-1)。一方面,通用航空在新疆、内蒙古等改善交通不便地区的公益性服务需求未见成效,另一方面,在粤港澳大湾区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快速出行也仍处于起步阶段。

     

      图1-1我国通用航空飞行小时数分类(2019年)

      (三)国计民生支撑不足,服务能力需完善

      通用航空已经多次参与国家抗震救灾、森林灭火、医疗救援、警用安防等活动,尤其在应对2019-nCoV疫情期间,直升机、无人机深度参与一线救援活动,药品快速运输、高空喊话疏散、防疫喷洒,都留下了通用航空的身影。但截至2019年底,我国民用应急救援直升机仅300余架,仅有不足20个医院建设了直升机停机坪,应急救援临时起降点数量较少,我国航空救援装备与基础设施依然严重不足。各地方政府虽然已经意识到航空应急救援的重要意义,但是仅有少数政府将通航、无人机等公共服务纳入政府财政购买计划。通用航空与社会民生各领域结合程度不足,公共服务属性的发挥尚处于起步阶段,体系化服务未成型。

      (四)航空文化尚未普及,供给端存在缺失

      十九大之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我国新时代的主要矛盾,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攀升,刺激航空消费类需求不断增长,德清、安阳等地区已经形成了以跳伞、航空运动为特色的消费类产业,通航消费市场走入大众视野。但是,一方面航空文化与消费热度仅在小部分人群、小部分地区萌芽,普及率偏低,另一方面,国内可以提供的通航消费产品数量有限,不似美国等通航发达国家既可以提供高品质的旅游产品,又可以提供产品与路线的多样化串联的策划方案。

      二、我国通用航空发展思路

      时值“十四五”开篇之际,通航发展也正处于历史机遇期,我们必须正视并解决目前面临的掣肘问题。从国家层面必须自上而下引领推动,全行业应加快建设完善通用航空基础设施,在各省市地方形成平台化发展模式,才能真正推动我国通用航空业“热起来”“飞起来”“强起来”。

      (一)“自上而下”助力通航“热起来”

      新形势下通用航空业发展将呈现新业态、新特点、新问题,应加快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理顺行业管理部门“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形成规划引领、基于实践、科学监管的运行管理机制,构筑行业发展环境,推进通用航空“热起来”。

      一是要充分调动民航管理部门、地方政府、军方和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建立与通航发展相适应、多部门政策相支撑、市场监管更规范的制度体系,有效解决行业资源保障水平与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二是要加快将可复制可推广的试点经验向通用航空规章、制度和标准的转化,推动改革创新成果推广,为行业发展提供成熟的经验借鉴。

      (二)完善基础设施加速通航“飞起来”

      截止2020年底,我国通用机场数量已经达到339个,但是“十四五”起期间,通用航空基础设施是民航领域补短板的重点领域,破除核心资源瓶颈,是下一阶段推动通用航空业加速发展工作的重中之重。

      推动低空空域改革和通用机场建设,构建三级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推动通用机场科学规划、审批简化、建设加速,突破通用航空“飞不起”“落不下”的制约瓶颈,为通用航空业飞起来“松绑”。加快通用机场布局规划建设,从国家、省域、市县层层推进,实现通用飞机“有地飞”“有地落”。加强FBO、MRO等通航配套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完善通用航空航油供应保障体系,切实增强通用航空运营服务质量与保障能力。同时响应智慧化升级要求,积极推进大数据、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新手段在行业运营中的应用。

      (三)地方合力促进通航“强起来”

      地方政府是各地推动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的主力军,需要充分结合通用航空业的产业属性,顺应行业发展的普遍性规律,从区域层面统筹谋划,谋求各地差异化发展路径,精准施策提高综合效益。

      地方政府要从宏观把握通用航空业发展形势与环境,挖掘区域比较优势,指导区域内通用航空及相关产业发展和设施建设,“量身定制”发展方案。各地区要加强推动政策法规落实、地方衔接工作,通过制定相关规划和配套政策措施、谋划重大项目库等手段,规范与指导地方通航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地方通用航空产业发展更需要充分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以市场作为通航产业升级、生态体系变革的内生动力,激发通航消费市场效益,实现低空旅游、航空运动、私人飞行等需求向市场效益转化。

      三、我国通航发展路径探索

      我国通用航空产业政策环境不断优化,法规体系初步搭建,“十四五”开篇,我国通用航空产业发展已经从口号层、规划层向落地层、实施层转变,地方政府将成为推动我国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的最核心力量。

      (一)谋全局,系统化

      1.省级谋划,产业发展体系化

      省级区域将成为我国地方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的核心对象,未来应由省级政府采用整合化、体系化方式推动通用航空产业发展,推动通用航空无序、分散的发展模式转变为全域统筹体系化发展模式。尤其是在市场培育的关键时期,需要明确责任主体,统筹全省范围内的资源要素,并在一定程度上向关键区域和重点要素倾斜,在人才、资金、招商等多方面提供专项保障措施,实现通航产业与地方经济融合发展。

      2.区域统筹,基础设施系统化

      通用机场是通航产业发展最核心的基础设施,从地方政府角度顶层统筹全域范围内机场的定位、规模、建设时序等系列问题,一方面可以优化机场选址,最大化促进通用机场、航空产业与城镇发展、区域经济融合发展,一方面可以整合区域通用机场,实现各机场之间联动发展,同时也可避免过度建设与资源浪费。区域内通用机场建设是基础设施建设的第一步,运控中心、维修机库等配套基础设施也应随着机场建设进一步完善。

      (二)建主体,专业化

      各省成立省级通用航空平台,建设区域通航产业统筹发展实施主体,将成为我国未来通用航空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全国已经有山西、四川、广西等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成立了通用航空发展平台公司(如图3-1),以平台化促进全省通用航空产业发展。在平台化推进过程中,更容易发挥体系化优势,联合行业龙头资源,目前已经有多个省份与航空工业集团等行业龙头企业达成合作意向,以专业化、市场化为导向,实现政府与行业龙头的平台化整合,打造集投资、规划、设计、建设实施以及运营于一体的通航产业发展新模式。

     

      图3-1 我国各地通用航空平台公司成立情况

      (三)抓重点,建示范

      自2016年通用航空政策元年以来,国家层面陆续上马了各项示范工程,既包括全市域范围的通航产业发展综合示范区,又包括短途运输、低空旅游等细分领域的示范工程。在国家政策引导下,各省市也积极推进示范工程建设,通过示范工程先行先试,不仅有效激发了区域市场活力,更为其他地区树立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好经验。

      山西省将通用航空产业作为其产业转型升级的新抓手,2019年,山西省成功获批国家通用航空业发展示范省。满足民生需求的短途运输快速实现“飞起来”,以太原为核心,多条航线实现常态化运营;满足消费需求的“空中看山西”低空旅游品牌打响,晋阳湖等景点周末游客络绎不绝;满足行业专业需求的通航飞行大会已经连续举办两届,航空创新创业大赛也正在如火如荼筹办。

      (四)干支通,一体化

      1.基础设施共建共用共享

      运输航空与通用航空作为民用航空产业发展的两翼,应构筑民航、通航资源共用、共享、共建平台,实现“干支通”一盘棋发展。目前我国运输机场数量已经达到241个,除一些枢纽机场外,大部分的中小机场、支线机场都存在航班时刻有空闲的“吃不饱”状态,因此通用航空发展要有效利用运输机场,尤其是中小机场和支线机场的空闲时刻。

      2.干支通运营衔接

      干支通网络的打通,迫切需要实现各级机场之间航线、航班、时刻的连通性。一是要增加国内短途运输航线的数量,加深短途运输对于支线机场的使用,如山西省就有效利用了大同、吕梁、长治、运城等多个支线机场开展通航短途运输业务。二是要充分做好短途运输航线与大航班时刻的有效衔接,保障通航短途运输客户的高效中转联程,提升短途运输航线的体验性。三是要提升通航短途运输在跨省作业中的重要作用,有效改善相邻省份之间高铁、公路等规划不畅的陆路交通问题。

      (五)依区域,特色化

      近年来,我国的通航小镇与园区可谓遍地开花,但是实际发展中多数园区空空如也,亏损经营是常态。这是由于通用机场流量规模小,难以通过流量经济实现规模化发展,必须通过打造特色产品才能实现有效引流。然而我国大部分的通航小镇/园区发展却多秉持综合发展模式,千篇一律,流于俗套,因此将通航产业发展与地方特色、县域经济相结合,创造特色景观、打造特色品牌才是小镇/园区发展的必由之路。

      荆门爱飞客小镇是航空工业集团特飞所的所在地,拥有源远流长的航空文化。小镇以“通航+文化”为IP,精准补充热爱航空港、热爱飞行的消费人群,倾力打造荆门极客公园,主打亲子游、主题游,荆门爱飞客小镇已经成为通航界的网红娱乐标杆。

      (六)抓热点,抢爆点

      通用航空业在地方的发展必须与行业热点、行业爆点相融合,围绕“十四五”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根本目的,在保障民生与提升消费供给等方面率先做出示范,以热点与爆点实现通航的大众化。

      近年来国家对于应急救援产业的重视不断提升,以山东省为例已经将应急救援与通用航空相结合,推动全省航空应急救援规划编制,成为全国通航应急救援领域的先行者。“十四五”期间,满足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成为奋斗目标,通用航空需要关注与娱乐体验相结合的低空旅游等系列化产品,探索与旅游景区、旅行社、度假酒店等主体联合开发模式,提高航空消费产品的市场份额。通过对游客体验性、个性化和高层次需求的满足,在增加收益的同时实现文化传播,反哺航空核心产业。(作者:郭琪)

      参考文献:

    [1] 郭琪, 曹琪琰,杨沫.纵横捭阖、破壁前行 我国通用航空产业“十四五”发展路径思考[DB/OL]. 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22908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