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数据驱动下的通航安全管理及建议
摘要:近年来,我国通用航空产业在国家支持及民航“放管服”政策下不断发展,然而通航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均有较大提升空间,主要问题为通航安全基础薄弱、监管体系有待健全、安全管理能力有待提高、法规意识有待加强,将大数据应用于通航安全管理上,将可以有效从航空器、经济收益及人员等方面实现精准管控,提高通航安全水平和安全管理能力。
关键词:通用航空 安全管理 大数据
2016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促进通用航空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将通航产业定位为国家战略新兴产业。民航局作为行业主管部门,大力推进通航“放管服”政策,促进通用航空发展。但近年来的通航发展过程中,通航安全管理现状、安全管理能力上均有所差距,本文旨在从大数据驱动角度,对通航安全管理提出建议。
一、通航发展安全现状
自2016年指导意见将通航产业定位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后,2017年通航飞行量83.7万小时,在册通航航空器2297架,通航机场81个,通航企业365家;2018年通航飞行量93.71万小时,在册通航航空器2495架,通航机场202个,通航企业422家;2019年通航飞行量106.50万小时,在册通航航空器2707架,通航机场246个,通航企业478家。由于2020年通航行业统计数据还未公布,且2020年民航行业受新冠疫情影响严重,行业发展整体放缓,但通航发展的总体历程可以看出,经过“十三五”期间的不懈努力,通航产业每年发展增速超过10%,通航行业在近几年取得了稳定、快速的发展,但与指导意见中“到2020年,建成500个以上通用机场,基本实现地级以上城市拥有通用机场或兼顾通用航空服务的运输机场,覆盖农产品主产区、主要林区、50%以上的5A级旅游景区。通用航空器达到5000架以上,年飞行量200万小时以上,培育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通用航空企业。”目标相去甚远。
在通航发展的过程中,也带来了通航安全管理上的挑战。根据民航安全信息系统中数据:近三年来,2018年发生15起通航事故,造成15人死亡,2019年发生15起通航事故,造成8人死亡,2020年截至10月31日,发生16起通航事故,造成12人死亡。通航安全水平也不容乐观。
二、通航安全管理主要问题
(一)通航安全基础薄弱
笔者根据民航安全信息系统中近三年的数据,统计了通航事件信息,2018-2020年度通用航空不安全总计1586起,其中较大飞行事故5起,较大地面事故1起,一般飞行事故49起,一般征候(包括地面征候)64起。
根据事件原因统计,通用航空事件原因最高为:机械原因592起,占比37.52%,第二为飞行机组原因414起,占比26.10%,而在同期对比中,运输航事件原因统计中,占比最高为天气意外和其他,机械原因及飞行机组原因分别占比为18.06%和12.41%。由此可见,通航安全管理与运输航安全管理水平还有较大差距。
纵向对比,2018年-2020年通航事件分别为:492起,563起,531起。2018年至2019年不安全事件的增幅高于通航飞行量的增幅。
2018年机械原因事件数量为202起,占2018年总事件比例的41.06%,飞行机组原因事件数量127起,占比25.81%;2019年机械原因事件数量为208起,占2019年总事件比例的36.94%,飞行机组原因事件数量154起,占比27.35%;2020年机械原因事件数量为185起,占2020年总事件比例的34.84%,飞行机组原因事件数量133起,占比25.05%;机械原因和飞行机组原因且均为当年度事件原因的前两位,根据上述数据,飞行机组原因事件占比稳定,机械原因事件略有下降。机械问题及飞行机组问题是可以通过安全管理、技术手段得到有效管控的,这是在运输航发展历程中得到检验和验证的结论,同理,也适用于通航。
通过以上数据分析,虽然近三年来,通航产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通航的安全水平并没有明显的提升,安全基础薄弱的情况并没有得到改善,通航安全发展的现状令人担忧。
(二)通航监管体系有待健全
在指导意见颁布的几年时间里,民航局研究制定、完善通航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先后修订、出台了20多部通用航空法律规章,例如《通用航空经营许可管理规定》《通用机场分类管理办法》等,这些法规为通航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及保障。
但是,通航作为新兴产业,安全监管一定是“摸着石头过河”,在监管中不断探索适合的路径。目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目前为进一步服务通航发展,缩减运行合格审定的要求,导致部分日常安全管理要求在审定阶段不做要求,例如安全管理人员、安全信息人员资质,安全管理制度手册等,就导致了刚刚审定通过的通航公司违反民航法律法规的情况;二是目前虽然推行监管事项库,但是检查标准并没有完全量化,依然依靠监察员个人主观判断,尤其是对发展参差不齐的通航企业,如何在“放”和“管”中平衡,非常考验监察员能力,也很影响通航发展;三是通航事后监管中,由于缺少有效的记录、监控设备,事件调查、举报核实等工作常常陷入困境,这也导致通航违法违规成本较低。
(三)通航安全管理能力有待提高
随着指导意见、低空开放等政策出台,市场对通航有较好的发展预期,通航公司井喷式发展,这导致了通航管理人才、通航专业技术人员的严重短缺,公司之间存在恶性竞争,进而导致通航公司关注利益远大于安全,对安全投入较少,大量人员无法获得较为长期、稳定的行业培训和教育,未树立民航安全意识,进而导致专业人员持续短缺,竞争持续激烈的恶性循环中。
图1 通航安全管理恶性循环示意图
大量只想“挣快钱”、挤占市场的公司进入通航领域,但对民航行业“安全第一”的理念没有价值观上的认知,因此,在安全投入上、管理能力上都抑制了通航可持续性的发展道路。
(四)通航法规意识有待加强
近年来,非法飞行事件尤其是农林喷洒作业中的违规行为屡禁不止,结合笔者对非法飞行事件的调查经验,通航非法飞行频发的主要原因有:一是通航因其机动性、快速性,导致调查取证困难;二是农林喷洒作业非法飞行涉及地方农林业部门、公安部门、军方、民航部门、农药提供厂家、通航公司等多方,各单位配合、协调难度大,民航部门抓手较少,无法形成有效威慑力;三是农林业喷洒作业的核心方为农药提供厂家和地方农林业部门,农药提供厂家在中标后将作业非法发包给无资质的个人或公司,违反合同约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但存在监管盲区;四是地方政府只对喷洒效果进行监控,对作业过程中的安全保障情况、飞行活动是否符合合同约定等方面均没有约束等,以上因素导致通航法规意识较为淡薄。
另外,通航发展还面临空域审批难度大、流程复杂,运输机场对通航保障费用较高或拒绝保障,国家未形成规模化的通航市场及通航基础建设落后,整体经济形势影响等多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也会直接或间接影响通航安全水平。
三、运用大数据实现通航安全管理精准化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各行各业都在“互联网+”、大数据应用中获得益处,通航行业也不会例外,运用大数据可以实现通航安全管理的精准化。
(一)抓住通航运行的核心环节---航空器
在通航事件调查中,最为困扰调查员的问题是航空器没有记录设备,导致无法还原事实。目前运输航空利用QAR数据进行飞行品质监控分析、事件调查、安全绩效预防预警等功能,通航也可参照运输航模式,在航空器上加装数据记录设备和舱音记录设备,首先,可以实现航空器事件调查的数据获取,其次,大量飞行数据可以提供预防预警、飞行品质监控的依据,提高通航飞行人员技术水平及通航公司事后向事前管理的能力,再次,民航监管部门掌握大量数据后,也可更好地作用与“放”和“服”上。另外,基于目前5G技术发展,飞行数据可以实现实时、快速传递,如果航空器在空中发生险情,地面人员也可第一时间知晓,提供运行风险控制、采取措施等协助手段。
目前,部分航空器上用于导航的GARMIN 1000中记录的航空器部分关键参数,已经在事件调查中提供了帮助,如可以在通航航空器上全部加装数据、舱音记录设备并收集、利用这些数据,将会对通航运行安全起到极大的帮助。
(二)抓住通航经营的目的---经济收益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通航活动作为商业活动的一种也不例外。不论是非法飞行还是通航之间的恶性竞争,根本原因是收益大于风险。在民航进一步理顺“放管服”政策,在政策允许范围内简化通航运行流程,降低通航成本的基础上,也可以利用大数据对通航补贴、航空保险等进行规范。
通过大数据,将航空保险、通航补贴、信用管理等接口打通,提高违法活动的成本,从源头上降低非法飞行活动的可能性。利用飞行数据、空域申请、飞行人员云执照飞行记录与通航补贴申请进行数据匹配,例如:飞行数据中包括哪个航空器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进行了多少小时的飞行作业,与空域申请是否匹配,人员信息是否与云执照记录是否匹配,与通航补贴申请是否匹配,通过大数据计算,最大限度减少通航公司航空器飞行小时数不符、人员资质不符以及违规获得通航补贴等情况。
(三)抓住通航安全最大变量---人员
人为因素是航空安全管理中难度最大、最不可控的变量,尤其是通航行业,人员整体安全意识薄弱、安全培训教育不足,通航行业内未形成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一方面民航系统通过持续的监督检查、安全培训教育提高通航从业人员安全水平和安全意识,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大数据对人员进行精准化管理。
目前,民航行业对飞行员已经实行了云执照管理,在云执照的基础上,可以开发与机载数据记录设备的接口,飞行员可通过人脸识别、指纹或手机验证等形式进行人员识别,将机载飞行小时记录数据接入云执照中,也将飞行人员信息准确记录进机载数据记录中,实现飞行过程的全程可追溯。下阶段,也可进一步开发对机务人员航空器检查、放行的数据化。
在大数据背景下,通过在航空器上加装数据、舱音记录设备,打通与云执照的接口,将通航飞行作业全过程记录,将极大帮助到通航自我安全管理,局方安全监管及事件调查工作;另外,通过与通航补贴、空域申请等其他数据匹配,也可从经济手段上制约通航违规违法行为,进一步通过信用管理等手段实现通航管理的现代化。通过大数据应用,不断提高通航安全管理、监管的智能化、精准化,为新时代民航强国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支持。(作者:康语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