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  |  注册

  • 浅议国际化进程中国有航空公司海外企业文化建设

    黄青 编 辑:王亚玲 2018-04-19 16:22:00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尤其是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国有企业实力不断增强,推进国际化战略是大势所趋。国际化进程中最先遇到也是最难解决的问题便是文化价值观上的差异与冲击。文化差异导致的跨文化冲突可能使企业外部经营与管理处于不利地位,影响管理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中国国有企业在推进国际化战略的过程中,必须注重跨文化沟通和管理,努力消除文化冲突,发展文化趋同和文化认同。本文以某航企现有外籍员工情况调研为基础,浅析国有企业海外企业文化建设现状,以期为推进中国国有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实现良性的跨文化沟通打下基础。

     

      一、当前某航企外籍员工分布情况

      2017年,某航企相关职能部门面向全公司开展外籍及港澳台员工情况统计工作,历时一个多月。统计数据显示,现有外籍及港澳台员工共1510名,来自35个国家和地区,分布在12个单位或部门。具体呈现如下特点:以亚洲员工为主,欧美员工亦占比较高;女性员工占3/4,男性员工占1/4;在进行跨文化沟通时,采用柔和、感性的方式收效可能更好;拥有本科以上学历的员工占近3/4;近80%的海外人才是20岁~40岁的年轻人,他们对新思潮、新鲜事物、多元价值观和异质文化更包容,对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更得心应手;绝大部分海外人才都工作在一线岗位上。

      调研结果还显示:一是企业文化海外传播最大的障碍不在于海外雇员的流动性,而在于文化差异及缺乏统一指导,二是外籍员工更易接受的跨文化沟通方式为内部文化活动、讲述贴近自己的故事和推出具有东方魅力的宣传品,三是最能引起外籍员工共鸣的文化价值理念依次为责任、爱心、精细、专注、创新,四是最受当地人欢迎的中国元素依次为美食、东方传统哲学、海派特色、武术等国粹。

      二、对国企海外企业文化建设的建议

      结合上述现状,建议国企海外企业文化建设应注重以下几点:

      1.注重海外部门文化建设

      在跨文化沟通形式中,通过人际网络进行的接触与传播,能够有效促进外国人对中国文化的认知意愿增强,而且年轻人居多的团队不排斥多样而丰富的团队活动。通过活动提升内部凝聚力,增强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应是一条易行之道。

      2.注重文化符号的共通性与可理解性

      根据调研,中国哲学观念中“和谐”与“仁爱”的认知度分别达到68.5分和65分,但“道”的认知度仅为44.2分。这其实体现出了中西方文化的价值共识与差异。“和谐”“仁爱”与英文单词中的“harmony”和“benevolence”意义相近,反映了相似的价值取向。而“道”意义复杂,外国人难以理解。这表明,作为高语境文化代表的中国文化和作为低语境文化代表的欧美文化若要达成价值共识,必须寻找一些能够让双方都理解的文化符号作为传播载体。

      3.注重对外籍一线员工的故事采写与传播

      国有企业现有海外人才绝大多数都是一线员工,自己的故事、身边人的故事、自己所在岗位的一线故事应该能打动他们。同时,专注于工作改进,这是符合外国人价值观的一种工作理念。

      4.注重采取国别差异化策略

      现有海外人才多生活以东方文明为内核的亚洲和以西方文明为内核的欧洲、美洲、大洋洲,两种不同的文明体系背景决定了我们与亚洲其他国家员工和与欧洲、美洲、大洋洲员工的沟通角度、方式必然不同,选取的文化符号也不同,这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根据国际化战略的不断推进和国际化业务布局的不断调整,企业可提出不同的文化融合策略建议,同时确定文化适应能力指标,并将其纳入海外派驻人员的选聘和培训,增强海外派驻人员的文化适应能力。一方面尽最大努力避免在国际化进程中因跨文化冲突陷入管理困境;另一方面,有助于外驻人员更好地积累企业实践经验,形成真正的国际化领导力,成为国际化发展的助推器。(作者系东航宣传部  黄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