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空货运市场发展简析
一、航空货运市场发展现状
相比于民航客运,航空货运业务具有季节性明显、单向性强、服务链条长且直销难度极大等特点,在航线设计、航权组合、市场营销及地面保障等各方面与民航客运相比更为复杂和敏感,加之在过去十几年中,国内/国际客运航班量高速增长,在客运腹舱大量增加的背景下,货运销售价格一路呈下降趋势。但2020年新冠疫情发生以来,随着国内国际客运航班的大面积停飞,全货机运输成为保障各类抗疫物资紧急运输任务的主力军,航空货运在保障国际供应链安全的重要性被史无前例地凸显出来,但同时也存在机队规模小、基础设施弱、国际竞争力不强和信息化水平不高等诸多“短板”。
(一)货航经营模式
我国自十数年前海航、深航较早发展航空货运能力以来,货运一直属于航空集团从属地位,试图用运力集成货源、机场资源,以货航为主建立物流体系的翡翠(深航-汉莎合资)、友和道通等均以失败告终。海航的货运构建也以多种货机并存,主要还是以包仓为主(为物流商服务)。从国际视角看,货航的主流也是大型物流商的作业保障单位,例如联邦快递、DHL、亚马逊等大型企业的下属单位,汉莎、英航、法荷等拥有枢纽优势的大型国际网络航司。当前,顺丰、邮政、圆通等组建货航以自用为主,三大航下属货航利用自身在全球的网络、市场组织能力以及宽体货机的优势开拓国际市场,其他货航均以售卖仓位给物流商为主,自营业务比例小。
当前我国物流以顺丰、菜鸟、京东为代表,形成三大模式。一是顺丰模式,自建全物流体系,包括货航、货运枢纽、分拨中心、末端配送,对所有货物(不限规格、种类、属性)提供各种时效产品,主要通过卡车、火车、飞机为全球市场提供物流服务。其优秀的物流系统、高效的揽收/配送能力仍然让其在国内占据高利润的市场份额。二是菜鸟模式,为电商平台提供物流服务,主要模式为投资控股、参股,四通一达、百世等公司,物流模式包括自建、加盟等多种形式。没有自己的物流体系、枢纽,主要是互联网思维,因电商件运价很低,所以,只能以规模求发展。其特点主要是自带货源,但为其服务的物流商难以提升物流质量。三是京东模式,京东另辟蹊径,自有电商平台且自建物流体系,2020年前,其物流体系以仓储为主,2020年起开始筹建货航,并规划建设自己的物流枢纽。此前,京东物流载体主要为采购各方运力,核心竞争力在于其超强的仓储/分拨系统(遍及全国的亚洲一号物流中心)。上述三种模式目前各有优势,不分伯仲。未来十年,中国物流行业仍然是资本角逐的领域,具体哪种模式占优,将取决于持续的资金投入、新技术应用、IT系统升级的能力。
当前,顺风控股嘉里物流,阿里66亿增持圆通将在航空资源上与菜鸟做协同,京东物流以30亿元收购深耕航空货运的跨越速运,中通也推出航空货运产品,产业融合趋势逐步显现。但是飞机(全货机+客运腹舱+无人机)、高铁、卡车不过是实现高效物流的工具,不会成为资本追逐的焦点。
(二)货航需求趋势
从市场上来讲,2020年的国际空运市场暴涨,主要由疫情防控物资(医疗设备及物资)、疫苗、电子消费品(制成品及部件)以及跨境电商的急剧拉动,这种趋势并不可持续。冷链生鲜的运输多次被病毒输入打断,需求旺盛但不稳定。除疫情期外,国内航司的货航部分基本处于亏损。当前我国航空货运出现“一舱难求”所产生的高额利润实际上只是国际客运航班减少95%所带来的腹舱运力供应急剧减少所致,实际上2020年全球的航空货运量仍有超过11%的跌幅。一旦国际客运恢复,中国国际货运市场的运力紧缺程度将大幅降低。“后疫情”时代,随着全球大多数国家的经济疲弱,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民消费力下降,加之疫情的缓解也意味着全球其他国家就业率不断回升,生产产能不断提高,对我国物资、产品的需求也将陆续降低,各种航程的国际市场需求都将迅速回落。
从运营上来讲,我国目前还没有以航司为核心构建物流体系的成功先例,国际范围也少见。也正是此原因,国内货航目前只有顺丰稍具规模,机队规模超过60架,其余均为中小规模,既无必要,也无实力大规模扩充机队。即便顺丰的货航也是成本中心,虽然三大航下属货航近年来开始混改,混改的对象也是其他物流商,可以被视为扩大自身影响力的行为,没有看出自建体系的决心和动向。总之,货航的长期发展,核心是前端货源以及本身的信息处理、操作效率、运输资质、时效保障能力,中间的机场(海关)操作、仓储分拨以及末端配送体系固然重要,但属于另外的物流板块,货航并非其发展的必要选择。
二、空运物流商
目前为止,支配航空货运市场的还是各空运物流商,最大的仍然是顺丰、邮政公司等综合物流商。电商配送商,例如圆通、即将筹建的京东货航,均以电商件为主,单价低,需要巨额补贴运营。三大航货航自有物流体系的竞争优势在于以北上广为始发基地的国际市场,疫情期间,更是有国家授权的国际货运业务。
未来,纯粹的空运物流商将丧失传统的领先能力,因为头部物流商强大的集成能力(空铁公水)或者巨量货源控制能力(邮政、电商),甚至拥有打造(而非利用)物流枢纽的能力,他们将逐步取代单一途径的物流商,或通过运力采购的方式,使其成为自己的二级分包商。我们预计,中国物流体系的未来将由全体系物流商主导,其他各环节不同程度地为其服务(北上广三市除外,因为其特殊性,大型综合物流商在那里无法获得支配资源的优先权)。
空运物流商在疫情期间享受了较大红利,因为客运市场的长期萎靡,全国航班密度降低,腹舱运力下降,对空运货运的需求放大。使市场呈现出阶段性的旺盛,具体体现在2020年以来包机价格的大幅幅度。但这种需求与客运恢复的情况成反比,当国际、国内客运恢复至2019年时,航空货运市场价格将大幅回落。
三、货运枢纽
2019年,中国国际空运货量90%集中在北上广深+郑州六大机场,其他零星分布。2020年以来,国际空运红利尽显,前六大机场中,北京份额有所下降,被其他五个机场分割。浦东机场货运能力达到历史高峰。全国专业货运枢纽目前只有顺丰在鄂州的枢纽,预计十四五期间将全面投入使用,届时,发挥空铁公水综合联运的优势,尝试打造中国孟菲斯。即便如此,国家依然从政策层面鼓励邮政航去建立自己的货运枢纽。
从长期看,中国的货运枢纽是否有必要由航空引领还是未知数,因为未来十年高铁货运的能力将突飞猛进,即便是顺丰、京东这样的大物流商也积极采购高铁运力。我们很难准确预测未来高铁在物流体系中的份额,但目前时速300公里的高铁货运能力已经让大部分国内空运货运航线优势不再。
传统的综合物流枢纽除了北上广深四大城市外,“成-渝”已经成为盘活整个西部南北连接南至北海、北通乌鲁木齐的客货综合大枢纽。西安、武汉、长沙等传统贯穿东西南北四大维度的客货枢纽,因为区域经济格局的改变,重要性有所降低。郑州在十三五期间,国际货运能力大幅提升;合肥已被点名为航空货运集散地,顺丰已介入产业合作;淮安定位为华东地区航空货运枢纽。此外,十四五期间,天津等城市的航空货运地位也将得到提升。
四、国内货运航司现状
(一)成立货航的作用
我国各方资本成立货运航司基本有五种用途:一是作为大型物流系统的作业保障单位,如顺丰、邮政航、圆通、以及在筹的京东货航,主要用于保障本系统作业,辅助以少量外部市场需求;二是作为部分航司产业链完备的辅助配备,如三大航、海航;三是作为民间资本向民航局申请121部客运的前奏,例如东海(货运已退出)、长龙、中州等;四是作为某种融资工具,例如龙浩、中货等;五是试图用运力集成货源、机场资源,以货航为主建立物流体系,例如翡翠(深航-汉莎合资)、友和道通等(均以失败告终)。
(二)货机机队基本情况
因我国国际航空货运市场及能力成长长期不足,加之航司实力有限,极少购买全新货机,大多为客改货,以老旧飞机为主,窄体为主,宽体为辅。这就导致我国货航的机队管理与客运市场飞机生命周期管理紧密相关。当前客改货的主力机型主要为波音737-300/400、757、767、747等,以及波音777货机。上述机型,至2025年基本都要退出服役(777除外),导致近两年各航司更换运力的需求剧增。
表1:民航货机机队信息
机型名称 |
期末架数 |
A300-600F |
6 |
友和道通航空 |
6 |
A330F |
3 |
四川航空 |
3 |
B737F |
71 |
邮政航空 |
23 |
金鹏航空 |
8 |
顺丰航空 |
19 |
长龙航空 |
3 |
圆通航空 |
4 |
龙浩航空 |
6 |
天津货运航空 |
4 |
中州航空 |
3 |
西北货航 |
1 |
B747-400F |
13 |
国际航空 |
3 |
南方航空 |
2 |
东方航空 |
2 |
金鹏航空 |
4 |
顺丰航空 |
2 |
B757-200F |
54 |
国际航空 |
4 |
邮政航空 |
7 |
金鹏航空 |
1 |
顺丰航空 |
35 |
圆通航空 |
5 |
中航货运航空 |
2 |
B767-300F |
9 |
顺丰航空 |
9 |
B777F |
30 |
国际航空 |
8 |
南方航空 |
14 |
东方航空 |
8 |
新舟-600 F |
1 |
中航货运航空 |
1 |
(三)客改货市场
目前国内窄体货机的替代机型主要是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波音737-800,随着本身价值周期及近两年国内民航市场低迷,各大航司纷纷启动737-800的客改货项目,南航维修公司等也随之加大此部分的客改货生产能力。空客飞机在国内的改货目前只限于空客300(AB6),320、321等机型,因进入中国市场时间晚(1995年川航首进,2005年,其他航司开始引进),目前较少,其他空客330、340、350,波音777、787等主力机型没有改货预期。所以,目前国内客改货机供应主要是波音737-800,近年会有零星空客320、321运力改货供应,但数量大大少于波音。
目前市场上货机需求方主要是顺丰、邮政航,其他以零星机队换代为主,扩大规模的在少数。疫情期间,因为临时客改货的需求暴增,多种宽体机型积极参与到航空货运市场,包括空客330、380,波音787等。加之各地政府纷纷为国际货运航班提供补贴,大型货机的运营基地较疫情前更加丰富。
五、小结
随着全球民航业生存压力越来越大,美国和欧洲的航司已游说政府开禁,但各国对于“健康国际证明”尚未确认互通互认范围。目前欧美国家(或OECD国家)之间的互认压力可能更为迫切,因为一些国家的国内市场规模过小(或者根本没有),政府也无法承受不断地向大型航司注资压力。一旦国际客运恢复,中国国际货运市场的运力紧缺程度将大幅降低。总之,在眼前高利润下,扩大产能的盲目乐观和不注重系统性的底层能力建设,反过来会损害行业的健康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硬件条件的完善以及商业模式创新和科技能力等软件能力的提升,才是培育未来具备国际竞争力的综合航空物流企业、确保我国国际供应链的安全的关键。(作者:高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