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自贸岛如何打造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民航维修产业布局
摘要:2018年,中央赋予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新的历史使命。其中,民用航空的发展是海南自贸港建设的重点任务之一。针对民用航空在海南自贸港的发展,提出了系列具体要求。中国民航局对海南民航业发展也给予了极大支持,包括给予海南最为开放的航权支持,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空域管理改革、航空维修、航空物流等多项政策支持,从而为海南发挥“背靠粤港澳大湾区,面向太平洋、印度洋,辐射东南亚”的区位优势,实现战略桥头堡作用提供交通支撑。在上述背景之下,本文着重论述海南自贸港应如何打造更具国际竞争力的民航维修产业布局。
一、海南自贸港的总体发展和民航发展环境
2020年6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公布《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该方案成为海南自贸港规划和未来发展的顶层设计。自《总体方案》发布以来,各项政策文件和实施细则密集出台,有力推动了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顺利开局。
在民航方面,支持海南推动民航高水平对外开放,赋予其民航领域最高水平开放措施,取消干支线和通用飞机维修外资股比限制。同时支持境外航空公司、旅行社依法参股海南航空企业,支持航空信息企业与海南合作,支持海南自贸区发展航空物流、通用航空、飞机租赁和航空维修产业。除此之外,在税收、海关监管、金融创新、客货运航线补贴等给予政策支持。
二、海南自贸港为航空维修技术领域带来的发展机遇
基于以上民航发展预期环境,支撑其运行的维修技术产业又该如何布局并体现国际竞争力呢?
首先,从市场、资源、政策等方面综合对比周边地区及国家(以香港、新加坡为例):未来可预期的海南航空产业半径可以辐射到太平洋、印度洋,同时背靠强大的国内市场作为支撑,再加上海南航空及南航海南均是当前的驻岛航空公司,所以从航空维修市场上已有先导性基础。同时,海南在资金和土地等资源有较强的的投入力度,兴建一站式飞机维修基地,占领市场高地。政策方面,逐步释放招商引资扶持力度,为全岛封关做好全面准备,实现自由化。
香港市场虽有国泰航空作为基础市场,且国际化程度较高,但是没有市场深度,特别是受政治和经济的影响,极难将大陆作为腹地市场,发展受限;受新冠疫情影响,国际航空客户受到极大影响。香港主要有港机集团(简称“港机集团HEACO”)作为龙头企业,产品链条完整,网络国际化。但是,香港土地资源有限,本土后续开发资源匮乏。
新加坡市场较为成熟,国际认可度高,同时有新加坡航空作为基础市场。受新冠疫情影响,国际业务受到巨大冲击。同样土地资源有限,本土后续开发资源匮乏。
表2-1 海南地区航空维修产业发展SWOT分析
图2-1 以海口为中心三小时内航空圈
其次,据预测受新冠肺炎影响,2020年全球维修市场将由疫情前预期的912亿美金缩小至503亿美金。【1】受产业链传导因素的影响,国际MRO、OEM的市场投资及拓展计划调整,这将是中国MRO企业并购重组、战略合作、重塑产业格局的历史契机。同时,疫情发展超预期、经济复苏不及预期、中美关系持续紧张的背景下,“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将成为中国新发展格局。预计未来十年中国市场的增速将继续引领全球市场。海南地区布局航空维修业务较周边地区和国家的未来市场空间更大。
图2-2 2020-2030年MRO市场需求预测(单位:10亿美金)【2】
因此,与香港、新加坡相比,海南自贸港虽然目前在航空枢纽地位、通达性等方面存在一定劣势,但拥有国家的大力支持、背靠大陆腹地及庞大的国内市场等独特优势,且本土航司机队规模带来巨大的航空维修市场,对境内外航空维修及制造企业具有较大吸引力。如能把握自贸港发展机遇、科学规划,海南自贸港航空维修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图2-3“循环论”新发展格局
三、对于海南自贸港打造竞争性航空维修布局的建议
基于上述对比及形势研判,对于海南自贸港打造竞争性航空维修布局的提出以下建议方向。
(一)打造专业化园区
利用好海南自贸港政策红利,美兰机场2号航站楼即将投入使用、国际空港飞机维修中心等航空基础设施的建设与投产,在海南建设服务太平洋和印度洋区域客户的“一站式”飞机维修基地与产业园区。
1.专业化园区管理,创新招商引资模式,建立优良营商环境
借鉴新加坡实里达航空产业园,园区的开发运营主要是由政府借助旗下平台公司进行统一谋划和专业开发。园区的初期开发建设资金来自政府,后期资金的来源呈多样化趋向。政府以相关法律制度来安排土地的开发利用,由裕廊集团(JTC)统一控制全国工业用地和各类园区的供给,负责园区的规划、建设、租赁和管理。园区由新加坡经济发展局(EDB Singapore)遍布世界的专业招商队伍统一负责招商,协助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扩展商业网络。新加坡经济发展局制订和实施各种吸引外资的优惠政策,推行高效的行政服务。
建议将海南临空产业园区招商和管理分离,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互有配合,提升效率。首先,政府搭台,筑巢引凤:政府旗下平台公司统一谋划和开发,初期开发建设资金主要来自政府,后期资金多样化。其次,政企合作,协同共赢:政府与江东新区内的本土企业协同共赢。政府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政策条件,开辟制度创新高地。本土企业发挥自身优势,协同推进园区招商引资。
图3-1 新加坡园区开发模式
图3-2新加坡航空产业相关园区布局示意图
图3-3 新加坡实里达航空园区示意图
2.吸引专业化的市场主体,以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
新加坡产业园龙头企业为新加坡科技宇航有限公司(简称“新科宇航STA”)和新加坡新航工程公司(简称“新航工程SIAEC”),香港维修龙头是港机集团。目前海南航空维修企业主要有海航航空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航技术”)和中国南方航空海南分公司2家,海航技术为本土航空维修产业龙头企业。
利用国际航空枢纽建设及航权开放政策,依托现有航司机队规模优势,发挥本土航空维修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吸引上下游产业集聚,丰富市场参与主体,在共享资源的同时,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增强竞争力。航空维修基地一期作为先导性项目,成为支点;着眼开放型平台建设,吸引更多航空企业,努力形成集群效应。实现海南航空维修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将一站式维修基地打造成为面向太平洋和印度洋区域市场的全球航空维修中心。具体包括,吸引国内外航空制造及维修企业落户海南自贸。通过合资合作等方式,推动附件维修、发动机维修、工程改装、航材服务、军品维修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业务的能力建设及提升。在此基础上,实现产业带动效应,吸引航空零部件制造、航空维修设备制造、展会论坛等项目在海南自贸港的全面落地。
图3-4一站式维修产业园上下游产业链
图3-5本土龙头企业对海南自贸港航空维修产业发展探索
(二)打造智慧和绿色园区
十四五发展规划建议中提出:要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这就要求将临空产业园打造为智慧园区、绿色园区。区别于香港、新加坡等地的老牌航空工业园区,打造海南临空产业园区的独特优势,为园区的发展提供后生动力。
1.智慧园区
临空产业园区规模较大,管理半径及管理纵深相应变大,这对园区的监管与发展提出了挑战。在此背景下,建议打造智慧型园区,抓住工业4.0和智慧民航建设机遇,打通园区内外的资源与流程,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及智能化技术,解决资源整合及问题协调,全面有效监管园区运行,控制园区运行发展中的风险。在未来逐步做到:无人化物业管理、智慧交通和物流配送、智慧监管。
通过打造数据化、集中化、智能化的无人化物业管理,搭建起科学化、高效率的物业管理组织平台与流程,打破传统园区信息化弱,数据孤立,串联度和利用度不高,构建可知可视可控的智能化物业管理。实现园区运营、政策宣贯、物联设备、企业服务、金融服务多项服务于一体。实现集中管理、分别控制,可大大降低人力成本,提高管理效率,为园区企业提供方便、便捷的服务。助力园区实现降本增效。
要做到智慧交通和物流配送,首先需要加强园区的基础网路建设及物联网建设。通过整合与集成各种要素资源,利用GPS(全球定位系统)监控、RFID(射频识别技术)射频扫描等新技术,对园区中的人、车、设备设施进行系统管理、信息整合、服务集成,从而实现物流园区的智能化、机械化、信息化。
做好园区的监管一直是艰巨繁重的任务。大数据、智能化的介入与应用可将原先需要人力进行推进的安全生产监管、应急管理等监管工作通过数据平台得以实现,避免了人为因素造成的延迟、失误、忽视等问题。同时可以实现对园区全方位、全天候的、全时段的监管。实现园区管理者、企业运营者和政府监管部门的多方位同步监管,为实施精准化、差异化监管提供有力支撑。建议以近两年开发使用的“互联网+监管”平台为基础,注重系统集成和综合应用,多方整合各系统资源,有效整合信息。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解决信息归集共享问题。二是构建智慧监管模型。三是强化数据的综合运用。【3】
2.绿色园区
《中国制造2025》提出:支持发展绿色园区,推进工业园区产业耦合,实现近零排放。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将临空产业园打造成绿色园区:鼓励园区内进行绿色照明装置的规划及铺设。鼓励根据园区内电网规划,综合考虑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部署,布置分布式电源、储能装置、能源转换装置、相关负荷和监控、保护装置等设施,利用在再生绿色清洁能源形成分布式供电,提供可靠性和能源利用效率,降低二氧化碳排量。【4】号召企业进行节能减排、净化技术、工业清洁等。园区和企业可以通过过往数据收集及分析制定适合企业的节能方案,由政府监管部门对环控有力的企业进行表彰及相应的奖励或补贴。同时,在招商引资方面,注意园区内绿色产业的搭配,力争实现能源共享,排放共享。绿色园区的建设不仅需要园区及企业的努力,还需要地方政府及各金融机构的支持:积极争取协调地方配套资金,将绿色园区建设项目列入现有财政资金支持重点。鼓励金融机构为绿色园区示范企业、园区提供便捷、优惠的担保服务和信贷支持。
(三)军民融合园区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更加注重军民融合,坚定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中,明确要求海南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将海南打造成为军民融合发展示范基地”。【5】因此,海南省作为海洋大省、驻军大省,军民融合基础扎实,合作空间大、潜力大。选址海南做军民融合,有利于战略一线的高效保障。
据了解,目前中国军队的维修服务站均在内陆,其中空军装备机队维修服务站主要在如长沙和武汉等地。南海舰队有两个海军航空兵师,军机维修市场有待开发。但截至目前,海南地区没有本土的军用维修企业。海南如果建厂有利于作战力的提升。同时,加强民参军,有利于提升军品市场活力,提升战斗力。
因此,海南应深化军民合作,引导优势民营企业进入军品科研生产和维修领域。优化配置军民资源,引导经济社会领域的多元投资,多方技术,多种力量更好地服务后勤建设,走出一条投入较少,效益较高的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
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政府牵头帮助地方龙头企业与驻琼部队就军机维修合作建立对话沟通机制。二、地方龙头企业发挥在海南岛的地理优势和较强的航空维修技术实力优势,获取保密及资格认定取证,开展相关业务(机体大修+部附件维修)。三、远期结合军方需求考虑加入军用飞机发动机的维修能力。
四、总结
综上,为打造具备国际竞争力的航空维修产业,应推进专业化的园区管理,创新招商引资模式,建立优良营商环境;依托本土龙头企业,作好海南国际航空枢纽保障服务。抢抓发展机遇,推进航空维修产业“外引外服”。利用先进技术,打造智慧园区、绿色园区,契合智慧民航发展要求。重点开发军品中军选民维修业务,实现军民融合,服务南海地区重大战略服务保障区。力争在“十四五”末,在海南初步形成具有一定规模效应和竞争力的一站式航空维修产业链,服务海南国际航空枢纽建设,为自贸港航空维修产业未来取得更大的发展奠定基础。(作者:郝伟)
参考文献:
[1] Dave Marcontell,Tom Cooper, Carlos Garcia Martin, Ian Reagan. UPDATE: IMPACT OF COVID-19 ON COMMERCIAL MRO[R].OLIVER WYMAN,2020-07-31
[2] Dave Marcontell,Tom Cooper, Carlos Garcia Martin, Ian Reagan. UPDATE: IMPACT OF COVID-19 ON COMMERCIAL MRO[R].OLIVER WYMAN,2020-07-31
[3] 清远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关于在基层市场监管部门推进实施智慧监督的思考[EB/OL]http://www.qingcheng.gov.cn/qyqcscjdj/gkmlpt/content/1/1304/post_1304913.html#3467,2020-11-20
[4] 华程天工.2019年智慧园区建设指南[EB/OL].http://www.zhczcity.com/tsnews/1117.html,2019-07-19
[5]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N].新华社.2018-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