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  |  注册

  • 基于核心胜任能力评估的飞行员航空理论培训模式分析与研究

    张海峰 编 辑:陈虹莹 2021-11-01 08:41:00

      摘要:航空理论培训是飞行培训的前提和基础,直接影响到飞行员技能全生命周期管理,贯穿整个飞行职业生涯。目前国内航空理论培训长期未得到飞行训练机构的重视,由于缺乏科学的量化评估手段,应试教学和“刷题式”的教学模式大行其道,造成飞行学员航空理论知识掌握肤浅,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给今后的飞行工作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本文作者从分析航空理论培训教学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提出了相关的设想和建议,以期能按照《关于全面深化运输航空公司飞行训练改革的指导意见》的要求,为建立以核心胜任能力量化管理为特征的飞行员技能全生命周期管理和新时代飞行训练体系提供决策参考,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目的。

      民航局在《关于全面深化运输航空公司飞行训练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提出,新时代飞行训练的核心思想是树立“基于核心胜任能力实施飞行训练”。核心胜任力的关键是飞行员,而飞行员又是影响飞行安全人为因素当中的核心,飞行员是把守飞行安全最后一关的守门人。飞行培训一直以来都是以降低人为不安全因素为核心手段,在飞行训练中投入了巨大的资源。

      我国运输航空的飞速发展,对飞行员的需求巨大,于是便出现了大量的飞行员出了航校大门,直接进入航空公司大门的情况。他们没有在通用航空公司的锻炼和飞行时间积累,也缺乏商业的运行经验。为适应我国这种特殊的情况,中国民航开发了《航线运输驾驶员整体课程训练大纲》,为中国民航培养了几万名运输航空飞行人员。

    7f5bfffee2e9c967332df48e5623a2c

      图1  CCAR-141部航线运输驾驶员整体课程训练大纲结构图

      飞行员航空理论培训是飞行培训的前提和基础,其直接影响到飞行员在初始改装阶段的表现和飞行员技能全生命周期管理,贯穿整个飞行职业生涯。长期以来,由于飞行培训更多地侧重于实际操纵的技能和动作的协调性,航空理论培训一直处于边缘状态,未得到飞行训练行业的重视。航空理论学习时间相对集中,在整个飞行训练时间占比较小。虽然在飞行实际操纵教学中也穿插有一定理论教学,但是由于太过于分散,效果并不太好。航空理论学习不扎实,造成飞行学员不能切实运用航空理论进行分析和研究,去解决飞行和训练中出现的问题和难点。特别是航空理论教学受以通过考试为目标的实用主义影响,多采用“刷题式”的教学模式,其教学效果难以量化分解,标准化教学难以实现,使得航空理论教学的核心内容和重点原理缺乏科学地量化评估手段,直接影响到后续的飞行训练效果和飞行安全。

      一、当前航空理论培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航空理论培训已经成为飞行培训领域的软肋,存在诸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航空理论培训教学模式应试化

      纵观近几年我国飞行理论培训教学模式的发展,应付考试的教学模式成为航空理论教学的主流趋势。当前,应试化航空理论教学方式大行其道,部分航校航空理论培训甚至采用直接让学生自学或者“刷题”的方式代替日常教学。导致很多飞行学员航空理论考试虽然通过率较高,但是对航空理论知识的理解很多都浮于表面。同时,后续的实践飞行训练仍旧侧重在飞行的实际操纵技能上,并没有结合飞行的实践对学生的航空理论知识进行继续的深化和强化,导致很多飞行学员从进入航校学习飞行开始,一直到完成飞行训练,自始至终都对航空理论知识的学习一知半解,不能完全理解航空理论知识的要点和核心,不具备举一反三的能力,进入高性能飞行训练和等级改装训练时,由于对很多航空理论知识理解困难,造成改装效果较差,时间延长,通过率不高的情况时有发生。

      (二)航空理论培训教学评估单一化

      航空理论培训的考试评估方式,直接决定了航空理论教学的方法。造成航空理论培训教学模式应试化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在以通过考试为目的教学评估体系思想影响下,行业对航空理论培训教学效果的评价要求单一,多数的航校的航空理论教学和飞行学员学习的最终目的是通过民航局的私、商、仪航空理论考试。航空理论的考试题型大多为选择题,没有实现对飞行学员对航空知识理解的深度和逻辑性的考核,造成很多飞行学员对航空理论知识的理解十分片面,多数关键理论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给今后的飞行工作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

      (三)航空理论培训作风建设教学缺失化

      2020年,民航局提出三个敬畏“敬畏规章、敬畏职责,敬畏生命”,对民航从业人员在作风建设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航空理论培训是飞行员接触飞行的第一课,也是系统性进行理论学习的阶段。在航空理论培训教学的过程中,很多航校仅仅突出航空理论知识本身的培训,忽略了对飞行员的基本飞行作风和飞行态度的把控,未能就建立飞行作风量化管理制度进行有效的训练和提升,使得飞行作风建设成果得不到有效巩固,导致很多诸如“飞行就是挣大钱”、“伺候好教员就能一切顺利”等不健康的思想在飞行培训领域内长期存在。正是由于飞行作风建设在飞行培训过程中的缺失和弱化,才造成了诸多航空公司屡次发生多起风险等级非常高的不安全因素。分析下来都是跟飞行作风不严谨、职业操守和敬业精神不够坚守有很大关系。前不久发生的东海航空公司航班在飞行过程中,机长与头等舱乘务长恶性互殴事件,就造成了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

      二、对飞行员航空理论培训模式的研究与探索

      飞行员航空理论培训是飞行员职业生涯中航空知识的启蒙教育,是飞行员航空基础技能培养的重要阶段。针对目前航空理论培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需要采用科学的评估理念,采用全新的授课模式,尽可能实现对飞行员航空理论培训阶段的全面、量化评估,以实现对飞行学员的全面培养。

      (一)打造基于过程数字化的航空理论培训体系

      在航空知识的培训模式中,我国民航训练行业长期沿用的是制定教学大纲,教师课堂教授的模式。这种模式受教员能力的高低影响很大。而且在课堂教学中,传统的评估方法效率低,时间长,反馈慢。需要结合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建立可以对学习过程进行数字化评估的航空理论知识培训体系。其关键点在于:

      1.形成标准化的航空理论培训知识体系

      航空理论培训是知识性内容的教学,而不是思想性、理念性的教学,因此其教学需要标准化和结构化。所谓标准化,就是教学内容和教学知识点的表述必须一致,而不能出现有争论甚至错误的观点。所谓结构化,就是教学知识体系必须完善、系统,并具有一定的逻辑结构。标准化和结构化是航空理论教学规范化的基础,是实现过程数字化评估的前提。

      2.探索标准化的航空理论培训授课方法

      在知识内容的标准化和知识结构的体系化的前提下,知识点的讲授就需要采用标准化的方法。在标准化教学中,需要的是教学课件的标准化,并需要大量采用动画、图形的多媒体教学资料,对航空理论知识进行形象地讲授,促进学员的理解。这些多媒体教学资料,是标准化航空教学的技术关键点。事实上,从我们的实践教学效果来看,一个优秀的课件,对学员的意义甚至要高于一个能力一般的讲师。标准化的授课方法要求每次教学标准要保持一致,同时,标准化教学并不是一成不变,而是要根据民航规章、咨询通告以及最新的飞行安全形势和要求,结合飞行学员的反馈,实时进行调整,构建一个能够促进标准化的授课方法持续改进的反馈链条。

      3.采用标准化的航空知识考核机制

      授课效果的好坏实际上是通过科学的考核评估来实现的。而且适度的考核也有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但是,单纯的一次考核通过,并不代表着这个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是到位的。以某个学员为例,这个学员在气象方面知识掌握不好,错题的比较多,尽管他总分达到了要求,但是细分学科能力并不好,总体的成绩就掩盖了他的知识缺陷。因此航理授课的评估不能仅通过一次最终的考核来实现,而是需要分阶段,高频次的考核来体现。将考核分解为面向知识点的考核,有助于系统掌握该名学生在细分领域知识点学习的优劣。

      (二)打造基于胜任力的航空理论评估体系

      航空理论的培训并不单纯的是航空知识的培训,也是一个飞行学员对飞行操作技能原理的掌握、飞行作风和学习态度的培养过程。因此,需要从胜任力的角度出发,建立基于胜任力的飞行人员航空理论评估体系。在实际飞行理论教学中,应突出基于训练胜任能力的训练(CBTA),把核心胜任力与训练场景和航空理论知识挂钩,努力识别评估飞行员的学习情况,在理论学习、实践飞行训练中,不断加强和提升飞行员应对“灰犀牛”和“黑天鹅”风险所需的核心胜任力。

      1.加强基础航空理论培训阶段的胜任力要求

      基础航理培训阶段,飞行学员的胜任力主要在三个方面进行培养:知识、素质和作风。在知识方面,其需要掌握基础的航空理论知识、还要掌握基本的航空专业知识以及基本的操作技能知识。在素质方面,飞行学员要培养扎实的身体素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积极乐观以及抗压能力。在作风方面,飞行学员要养成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飞行观,同时还要有严肃的工作作风、严谨的生活作风和严格的组织性纪律性。

      2.对航空理论进行科学的分类、管理和分析

      可将航空知识分为基础知识、专业知识、机型知识和技能知识。基础知识是有关航空相关的基础理论和数学、物理学基础。例如:伯努利原理、连续性原理、高速空气动力学、附面层理论、压气机原理等等。基础数学物理学知识包括基本的微积分知识、压力压强、工程热力学热力循环等基础物理学知识。专业知识包括:和飞行直接相关的专业知识,如飞机系统、飞机仪表、气象、领航、机场知识和空域知识等等。机型知识是有关训练机型的操作知识。技能知识是与飞行动作有关的原理、程序、要点和标准。

      3.不断提升飞行学员综合素质

      飞行员综合素质要求分为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在心理素质方面,需要对飞行学员开展团队意识、认知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人际关系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心态调整等方面的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直接促进飞行员对情绪管理、应激管理、判断决策、情景意识、交流能力、资源管理、任务管理以及领导能力的提升。在身体素质方面,需要开展基本体能训练、力量耐力训练、飞行环境的耐受力训练等方面的专项训练课程,充分考虑飞行培训和实际飞行过程中,包括温度、压力、振动、过载和空间紊乱等特殊条件的影响,保持正常的身体条件。同时,还需要对飞行常见的腰腹、心血管等疾病进行针对性的预防训练。

      4.突出对飞行学员飞行作风的训练

      我们经常提到,四道杠是作为优秀机长的象征,除了围绕着知识和技能方面外,我们重点说说飞行作风和责任方面。

    a164eed630d2174f874902c1788da5d 

      图2航线运输驾驶员优秀机长四个方面能力图

      一是飞行作风。飞行作风就是飞行员在飞行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稳定的态度和行为,其形成主要取决于自我修炼和一定的组织纪律约束,是飞行员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飞行员的作风训练包括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自我约束和激励能力以及组织纪律性。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以及守规矩、听指挥的组织纪律性是飞行员作风建设的主要内容。

      民航局已发布《飞行运行作风》咨询通告。我们要以“飞行作风、运行作风、训练作风、日常作风、管理作风、教学作风”6个维度,构建起基本的评价结构。可探索制定《飞行员作风量化评估标准》,通过量化评估标准的逻辑构架,形成对飞行员全生命周期工作作风行为的立体化评价和量化管理。按照“敬业爱岗、遵章守纪、恪尽职守、精益求精、诚实守信、团结协作、勇于担当”的要求,建设一支作风严谨、安全可靠的飞行队伍,保障飞行安全运行。

    c37d13a13b30a93dd6ea38db1941b17 

      图3  《飞行运行作风》6个维度图

      二是责任。责任是指一切以保护生命为最高准则的体现,要确保飞行学员在飞行训练和日常生活中始终遵章守纪。民航局高度重视责任、职业精神领域,目前民航局正在全行业大力推进“三个敬畏”教育活动向纵深发展,不断地完善和强化行政规章,同时又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追踪、评测和进行量化管理。

      三、结论与建议

      飞行员的航空理论培训是飞行训练非常重要的阶段,也是飞行员职业生涯中唯一一次系统性的、全面开展航空知识和作风建设学习和培养的阶段。这一阶段的飞行学员往往是刚刚接触飞行,正处于习惯和作风养成的关键时期,可塑造性强。如果在航空理论培训阶段出现了短板,会影响飞行学员的整个职业生涯。飞行学员们日后在进入繁忙的飞行工作后,很难再有专门的补课或作风纠正训练的机会。因此,强化飞行员基础航空理论阶段教学的标准化、系统化,对提升我国民航新入飞行员的整体素质、技术水平和作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通过对飞行员基础航空理论阶段的教学方面的分析和探索,提出以下建议:

      (一)建议民航局加强对航空理论培训教学的管理,加强对飞行训练机构日常教学的考核和要求,保证在航空理论培训教学中,在课时上不打折扣,在质量上严格要求。

      (二)建立飞行员航空理论培训的标准化、结构化训练体系。将航空理论培训从以往的单纯依赖教员讲授,向建立完整的训练体系转变,形成基础航空理论课程授课标准化,课程大纲结构化,培训考核过程化。

      (三)以民航局基于核心胜任力训练的理念为基础,从单一的关卡式考试成绩考核,向多维度考核方向转变。在航空理论教学阶段,除了标准化的航空知识考核以外,还要对飞行学员的身体素质、飞行作风以及职业素养等多个方面开展培训和考核。开发出面向素质和作风的,适应新时代飞行训练体系要求的,科学的航空理论培训课程和管理模式。(作者:张海峰)

     

      参考文献

    [1]万向东:《创新驱动飞行训练》,[R],《致未来C-Talk科技演讲大会》,2021年.

    [2]丁邦昕:《民航飞行员培训》,[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016.

    [3]王波:《航空公司飞行员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西部丛论》2019年第05期.

    [4]王春雨、冯国雨、麻忠文:《比较教学法在航空理论教学中的实践》,[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5年第1期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