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  |  注册

  • 基于供需结构的民航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卢建涛 编 辑:陈虹莹 2021-11-04 14:01:00

      摘要:在新冠疫情的巨大冲击的情况下,我国民航业遭受有史以来最大冲击,得益于我国疫情防控有力,中国民航在全球率先复苏。本文结合疫情后民航市场,基于供需结构分析,分别从经济、消费、旅游、贸易、快递和机场、空域、机队等因素,对未来我国民航市场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研判民航市场恢复情况,并从保障能力、服务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提出相关措施和建议。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民航业造成有史以来最大冲击。随着全国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民航市场开始实现复苏。为积极应对百年变局、重塑竞争格局、开拓发展新局,国家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发展方略,要求民航更好地发挥独特而重要的作用。面临新的发展格局和要求,民航的市场发展的需求和供给也有新的变化。本文结合新冠疫情冲击下我国民航市场的恢复情况,从需求和供给分析未来一段时间民航的市场发展趋势,总结当前市场特征,并针对未来民航的发展重点提出相关措施和建议。

    一、我国民航市场恢复情况分析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不断蔓延对航空运输业造成巨大的影响冲击。我国迅即应对突发疫情,及时遏制疫情蔓延势头,并推动有序复工复产,随着全国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中国民航也实现了快速复苏。2020年,中国民航完成旅客运输量41776.8万人次,货邮运输量676.6万吨,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36.7%和-10.2%。

    (一)国内客运市场率先恢复

      国内客运市场遭受疫情猛烈冲击。2020年1月23日,武汉疫情防控指挥部今天清晨发布通告,机场、火车站离汉通道暂时关闭。同日,民航局发布《关于免收民航机票退票费的通知》,实施免费退票政策。1月26日,国务院宣布延长春节假期至2月2日,并允许各地根据具体情况合理制定节后复工时间。大量春节出行计划被临时取消,民航春运遭受严重的需求冲击。2月份,我国民航旅客运输量仅为721.4万人次,同比增长-84.6%。

      得益于疫情防控成果,国内客运市场实现快速反弹。3月份,国内新冠疫情新增病例下降到个位数。中共中央作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有序复工复产重大决策,民航国内市场开始实现复苏。随着全国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通过端午节、暑假、中秋、十一等节假日,民众出行需求得到进一步的释放。10月份,民航恢复水平达到高峰,完成旅客运输量5010.4万人次,同比增长-0.2%,国内市场基本实现全面恢复。由于国内局部地区爆发零散的本土病例,结合防控疫情政策要求,对国内民航市场仍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数据来源:中国民航局

      图1-1 2020年国内航线(不含港澳台)各月旅客运输量及同比增长速度

    (二)国际客运市场持续低迷

      3月11日,世卫组织宣布新冠疫情已经构成全球性大流行。在此之前,美国、澳大利亚、朝鲜、俄罗斯等国家已禁止中国公民入境。3月26日,中国民航局发布“五个一”政策,进一步调减国际客运航班运行数量。3月28日起,中国暂停持有效签证、居留许可的外国人入境。4月份,我国民航国际地区旅客运输量低至最低点,完成国际地区旅客运输量8.3万人次,同比增长-98.8%。此后,国际客运市场持续低迷。

     

      数据来源:中国民航局

      图1-2 2020年国际地区航线各月旅客运输量及同比增长速度

    (三)航空货运市场稳定向好

      根据2019年我国航空货运运力结构,我国约70%的航空货运是通过客机腹舱运输完成,其中,国内航线占比82%,国际航线占比49%。3月24日,国常会提出受疫情冲击国际航空客机腹舱货运大幅下降,进一步提升我国国际航空货运能力,努力稳定供应链。在客运市场遭受疫情猛烈冲击的情况下,客机腹仓运力大大缩减,全货机航空运输迎来蓬勃发展。2020年,民航完成货邮运输量676.6,同比增加-10.2%,其中,国际航线完成货邮运输量223.1万吨,同比增加-7.8%。

     

      数据来源:中国民航局

      图1-3 2020年各月货物运输量及同比增长速度

    二、我国民航需求发展趋势分析

    (一)经济快速恢复是民航发展的坚实基础

      中国是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2020年全球经济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下发生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衰退。疫情发生后,我国迅速采取强有力措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为我国经济强劲复苏奠定的坚实的基础。得益于我国的疫情防控成果,政府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工作,有序推进复工复产,二季度经济增速实现由负转正,GDP环比增长11.5%。2020年,中国是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GDP总量实现历史性突破,首次突破百万亿,比上年增长2.3%。2020年,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189元,同比增长2.1%。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2-1 2019-2020国内生产总值环比增长速度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2-2 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及增长速度走势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2-3 2020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增长速度走势

      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奠定航空运输发展快速增长基础。“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仍将保持稳定增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保持同步增长。经济发展与航空运输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经济发展和人均收入水平提升,驱动消费和出行结构的升级,由此带动航空运输等高端运输方式需求增长。我国经济规模持续扩大及人均收入水平提升将需要民航发挥更重要的人流物流运输作用,要求航空运输提升服务水平和提高服务能力。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民航局

      图2-4 2000-2019中国民航运输总周转量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情况

    (二)消费贡献率回升是民航发展的动力源泉

      疫情冲击下经济增长格局发生改变。2010年以来,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不断上升,连续6年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第一拉动力,疫情影响下改变了这一格局。2020年,投资成为拉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第一动力,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贡献率为94.1%,向上拉动GDP2个百分点。进出口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贡献率为28%,向上拉动GDP0.6个百分点。新冠疫情对消费的冲击十分明显,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22%,向下拉动GDP0.5个百分点。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2-5 2020三大需求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贡献率累计值

      消费重回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2020年,消费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贡献率从第二季度的-73.3%恢复到第四季度的39.6%,超过投资的38.3%和进出口的22.1%。虽然2020年全面的GDP实现正增长,消费的恢复要滞后于整体经济的恢复,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22%。“十四五”期间及未来一段时间内,受新冠疫情影响,短期的投资规模较大,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将上升,长期来看,受制于地方债务规模,对经济的贡献率将会继续下降。疫情下各国产业链回流,逆全球化进一步加深,净出口对我国经济贡献可能成为负值。消费需求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因素,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仍会不断上升。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2-6 2019-2020三大需求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贡献率当季值

      消费升级驱动民航多元化发展。经济发展和人均收入水平提升,驱动消费和出行结构的升级,由此带动航空运输等高端运输方式需求增长。预计到2035年我国人均GDP将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等及以上收入群体比例将明显提升。根据人均GDP与人均航空出行次数的关系,届时我国人均出行次数将达到1.2次,即航空旅客运输市场需求将超过17亿人次。随着我国居民人均收入的提升,民航消费能力增强,航空消费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中低收入人群推动航空服务的大众化发展,中高收入人群对航空服务的专业效率和品质体验提出更高要求,同时出境游、留学生和公商务出行成为我国国际航空市场的中坚力量。

    (三)旅游市场复苏助力航空客运市场发展

      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度国内游客28.79亿人次,同比下降52.1%。根据《2020年旅游经济运行分析与2021年发展预测》,入境旅游人数2720万人次,同比下降81.3%。

      国内旅游率先复苏,近郊游成为出行首选。分季度看,国内旅游呈现降幅收窄趋势,其中一季度国内游客2.95亿人次,同比下降83.4%,到四季度国内游客9.46亿人次,同比下降32.9%。由于出入境旅游停摆,出境旅游需求传导到国内旅游市场,受疫情防控政策等原因,人们对周边游进行深度挖掘,43.5%的游客疫情后首次计划出行选择周边游。

      新冠疫苗加快接种,出入境旅游有望有序启动。截止到3月底,我国各地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超过1亿剂次。根据世卫组织的消息,全球新冠疫苗接种人数已超过感染病例总数。世界多国提出实现“群体免疫”,计划今年夏季或秋季到来之前完成大规模接种,。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研究报告,预计2021年下半年后,国际旅游有望在全球范围内有序重启。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2-7 2020年各季度国内旅游人数及增长速度走势

     

      数据来源:中国旅游报社

      图2-8 2020年中国消费者疫情后首次计划出行旅游形式调查

    (四)贸易结构优化升级带动航空货运发展

      进出口规模持续扩大,贸易结构不断优化。2013年以来我国稳居全球第一货物贸易大国。2020年,货物进出口总额32.2万亿元,同比增长1.9%。2020年,东盟超过欧盟首次成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2020年,一般贸易进出口同比增长3.4%,反映了国内产业链进一步延长,制造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同时,出口产品不断向价值链上游攀升,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强劲。随着我国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位置的变化及消费的不断升级,时效要求高、运输距离远、附加价值高的产品空运需求持续增长,空运进出口的比例将呈现不断上升趋势。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2-9 2016-2020年货物进出口总额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总署

      图2-10 2016-2020年货物进出口贸易方式占比

      跨境电商成为航空货运发展的重要驱动力。2020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1.69万亿元,同比增长31.1%。新冠疫情加速了消费者消费习惯的改变,更多的消费者选择线上购物,全球零售电商销售额仍保持上升趋势,同比增长27.6%。跨境电商运输距离远、实效要求高,高货值或长尾货种多采用航空运输。随着我国跨境电商平台全球化运作更加成熟,业务量需求规模不断增长,对航空运输需求日益增加。

     

      图2-11 2016-2020年跨境电商交易规模增长

    (五)快递业蓬勃发展为航空货运注入动能

      线上消费快速增长推动快递业强势复苏。疫情冲击下,人们的消费习惯也随之变化,人们消费更多于选择线上消费。2020年完成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97590亿元,同比增长14.8%;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4.9%。线上消费的强势增长也带动快递业的迅速复苏,2020年,全国快递业务量累计833.6亿件,同比增长31.2%。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2-12 2020年各月网上零售额累计值及增长速度走势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2-13 2020年各月快递业务量累计值及增长速度走势

      快递行业快速发展有力支撑航空货运发展。2010年以来我国快递业发展迅猛,快递业务量由23.4亿件增长到833.6亿件,增长了35.6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的背景下,作为连接生产和消费的生产性服务业,快递业具有较大发展潜力和空间,仍会呈现较快增长态势,将会为我国航空货运发展提供良好支撑。

    三、我国民航供给能力分析

    (一)机场基础设施加快建设

      截止2019年底,我国民用运输(颁证)机场数量238个,共有跑道261条,完成旅客吞吐量、货邮吞吐量、起降架次分别为13.5亿人次、1710.0万吨、1166.0万架次。从分布上看,呈现较高的集聚特点,20%的机场(排名前50位)完成了近90%的旅客吞吐量和97%的货邮吞吐量。分析前50位机场的基础设施供给能力,基本能够反映全国民用运输机场的整体水平。

     

      图3-1 全国机场旅客吞吐量累计占比分布图(2019年)

      根据《民航局关于加强民用运输机场总体规划工作的指导意见》(民航发〔2020〕16号),对于大中型枢纽机场,单条跑道年保障架次为13-17万架次,取中值平均为15万架次。前50位机场共有73条跑道,能够保障年起降1100万架次,2019年,共完成起降868万架次,跑道总体利用率达79%。其中广州、成都、深圳、昆明、西安、厦门、青岛、海口、乌鲁木齐、贵阳、大连、绵阳等12个机场跑道利用率超过100%,厦门机场高达129%。

      预计到2035年,前50位机场所在的48个城市将建成54个以上运输机场(部分城市建设“一市两(多)场”),跑道数量超过150条,同时考虑未来运行效率进一步提升10%,届时可保障48个城市37亿人次的发展需要。同时,按照各机场现有总体规划,终端规划跑道数量约180条左右,未来容量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二)空域资源仍为发展瓶颈

      2019年底,我国航路航线总里程约达24万公里,保障航班起降架次约1075万架次。民航可用空域资源供给不足,全国航路航线总里程增长速度低于航班起降架次需求增长。2019年单位里程航路航线承担航班量较2006年翻一番。现有空域结构下,面临来旺盛的航空市场需求,东中部地区骨干航路运输强度将倍增,急需拓展航路资源,强化技术支撑,加快提升运行效率。

     

      图3-2 2006-2019年航路航线与航班起降架次对比

    (三)航空运输机队运力充足

      2019年全行业共有运输飞机3818架,比2005年增加2955架,年均增长11.2%。2017年开始,民航局实施“航班控总量”政策以来,受限于有限的时刻资源,机队规模增长速度明显放缓。同时为了提高航班正常水平,确保航班到港时间,航司在航班计划中将航班飞行时间延长。这导致单架飞机国内航线日均执行航段数由5.3左右下降为4.7个左右,飞机日利用率明显下降。

      疫情影响下,我国航空市场逐步恢复增长需要时间,近期一段时间内,我国运输机队运力过剩压力较大。国际市场恢复缓慢,预计大量宽体飞机将投入国内航线骨干航线运营,国内市场运力供大于求。同时,国产飞机商业化规模运营也进一步增强航空运力。2019年,ARJ21已实现商业化的规模运行。东航与中国商飞签署了C919购机合同,预计在“十四五”其间将实现规模化商用。

    四、发展趋势判断及建议

      结合上述分析,可以对我国民航市场发展做出如下判断:

      第一,我国民航已实现快速复苏。客运市场实现快速反弹,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常态化,9、10月份国内客运市场基本恢复至2019年同期水平,国际客运市场受疫情影响恢复较慢。货运市场遭受疫情冲击小于客运,全年呈现恢复趋势。第二,民航市场恢复存在不平衡。从市场来看,国内国际恢复存在不平衡。国内客运恢复迅速,国际客运持续低迷。国际货运市场恢复快于国内货运。从供需来看,供给需求恢复存在不平衡。运力的恢复快于出行需求的增长,民航票价仍未恢复同期水平。第三,我国民航市场需求仍将快速增长。我国经济保持稳定增长,居民收入持续增加,贸易结构不断优化,快递业蓬勃发展,消费潜力、消费方式进一步释放和升级,对航空运输的需求仍将持续增长。

      同时,结合我国民航市场发展趋势判断,本文提出几点建议。

      第一,充分利用需求恢复“窗口期”,加快提升保障能力。我国枢纽机场长期存在发展速度和保障能力的不匹配,因为机场业务繁忙,基础设施的维护保养也等不到保证。应紧抓疫情所带来的“窗口期”,进一步以枢纽机场为核心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提升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加快提升航空枢纽服务功能。空域资源仍旧是民航运行保障能力的瓶颈,民航局发布《关于把控运行总量调整航班结构 提升航班正点率的若干政策措施》、《关于做好当前控总量调结构工作的通知》,在可用空域资源改善有限的情况下,在只能通过减少航班时刻需求来保障航班正常率,航班时刻增速下调,行业发展增速降低。以抑制需求的办法来保障行业的稳健发展,是当前环境下的最优选择,但并不是长久之计。未来航空运输需求仍旧旺盛,面对未来大通道、大终端、大流量、多跑道、高密度的运行需求,在空域资源供给增量有限的情况下,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通过新一代航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来提升运行效率,推动现代化空中交通管理系统建设。

      第二,充分利用转型升级“换挡期”,加快提升服务能力。我国已经基本实现了向单一航空运输强国的“转段进阶”,全面开启多领域民航强国建设。民航发展也由已进入从规模和速度向质量提升转变。提升民航服务质量,核心内容就是加强航班正常管理,完善服务质量体系,加强行业品牌建设。健全航班正常管理政策,强化服务监督管理机制,加强主体间的协同联动,持续提升航班正常水平。完善服务质量体系建设,优化旅客出行服务流程,丰富民航服务产品供给,推动民航智慧服务升级,持续提升旅客运输服务质量。加强民航运输服务品牌建设,夯实民航服务品牌建设基础,创建强势标杆民航服务品牌,输出我国民航服务品牌标准,提升中国民航服务品牌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第三,充分利用科技创新“黄金期”,加快提升创新能力。加快智慧民航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统筹推进传统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民航智慧化转型,培育壮大新业态、新服务、新能力,提升行业质量效益和放大发展动能。创新是发展的原动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才真正把主动权把握在自己的手里。民航对国外装备制造、系统产品依赖程度高,核心技术产品“断供”、“卡脖子”风险尤为突出,民航系统关键核心技术与装备的自主可控是民航强国建设的必由之路。聚焦重大需求、发展瓶颈和科技前沿,大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自主创新产品应用,构建高水平的民航科技创新体系,有力支撑民航强国建设。(作者:卢建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