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成本航空战略重心仍在国内

作 者: 邓云成 | 编 辑:张薇 2017-12-28 15:22:00

近年来,我国低成本航空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先后有西部航空、中联航、九元航空、成都航空、祥鹏航空进入“中国低成本航空俱乐部”,低成本航空进入增量提速阶段。在这个过程中,一些低成本航空公司开始从国内民航进军国际民航,运营国际航线。我国低成本航空公司涉足国际航线有其自身发展策略考虑,也有其现实的压力。但笔者认为,未来,我国低成本航空公司的战略重心仍应在国内。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低成本航空公司的最主要挑战是来自于运营成本的快速增长。一方面,是航油成本。数据显示,2017年上半年,单位航油成本较同期增加36.2%。由于航油成本占据了航空公司成本的较大比例,国内低成本航空公司与全服务航空公司在航油成本方面相似。另一方面,是人力成本。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力资源成本逐年增加。在这方面,低成本航空公司通过发挥管理特长,与全服务航空公司相比,仍具有相对优势。

在国际竞争方面,相较于亚洲航空,我国低成本航空公司仍属于小规模航企。同时,我国低成本航空公司增长相较于亚航、日韩的低成本航空公司等较慢,并没有一家低成本航空公司业务范围遍及整个国内市场。此外,我国已是亚洲航空集团最大的国际市场,从合资成立亚洲航空(中国)分公司就可以看出其重视程度。这也会给国内低成本航空公司带来竞争压力。

虽然我国低成本航空公司从成立开始就面临激烈竞争,但是其能生存下来并快速发展本身就印证了我国民航的现状是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在诸多新挑战下,有必要明确我国低成本航空公司的重心仍在国内,应抓住国内民航发展的机遇。国际和地区航线虽然诱人,但国内航线的客源需求量很大且仍不容忽视,快速国际化并非适合每一家航空公司。未来,中短程航线仍是我国低成本航空公司发展的核心,打造属于我国低成本航空公司的航线网络仍是一个待完成的任务。

笔者认为,为满足国际客运需求和国内繁忙航线的需要,国内低成本航空公司仍应考虑坚持使用窄体机,专注于8小时以内的航线运营。对于8小时以外的航线,可以考虑通过代码共享来完善其国际航线网络。(邓云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