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机场的昨天、今天、明天
创造三十年辉煌成就 服务国家战略新使命
——澳门机场的昨天、今天、明天
2025年是澳门国际机场(以下简称:澳门机场)建成通航三十周年,这座全球第二座完全通过填海造陆建成的机场,不仅见证了澳门回归祖国后的繁荣发展,更成为在“一国两制”背景下大型基础设施成功运营的生动实践。至此要时,作文记之。笔者将从澳门机场过去的三十年发展历程与主要成就起笔,站在服务国家战略的高度展望其发展的未来三十年的定位和脉络,力求深度探讨澳门机场更好充分发挥自身“一国两制”制度优势,在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机场群建设中实现自身协同发展,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同时发挥其航权优势打造“空中丝路”航线网络重要节点。
(郭珍梅/摄)
一、三十年铸就粤港澳大湾区机场群的濠江明珠
忆往昔,方能展宏图。澳门机场的建设与运营历程是一部浓缩的澳门从回归前后备受质疑到特区成立二十五年来取得卓越成绩的现代化发展史,更是“一国两制”方针在民航领域成功实践的生动写照。澳门机场自1995年开航以来,已经走过了近三十年风风雨雨,在多重困难中谱写辉煌历程。从最初要回答“能否养活”的问题到如今发展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不可或缺的航空枢纽,澳门机场用实实在在的发展成就打消一个一个看空问号。澳门机场这颗濠江明珠光芒万丈。
1.填海造陆的工程奇迹——澳门机场最鲜明的特色。
回溯历史,澳门机场的选址与建设过程充满挑战。20世纪80年代,前澳门总督马俊贤曾提出澳门与珠海共用机场计划,但因种种原因未能如愿,最终澳门决定在氹仔鸡颈以填海方式兴建新机场,该工程于1989年动工。由于填海和建筑所需物料供应不足,加之政治因素影响,原计划1993年落成的澳门机场延迟至1995年11月8日才正式启用。飞机起降跑道建设在以填海方式建成的跑道岛,机场创新性地采用打桩方式建造两条连接跑道岛与停机坪之间的跨海联络桥,成为全球首座供飞机滑行的跨海桥梁。机场建设工程不仅成功解决了澳门土地资源匮乏的难题,更展现出澳门人攻坚克难的决心与智慧。
2.连接两岸的空中桥梁——澳门机场早期功能定位。
时代印记,澳门机场在海峡两岸交流起步期发挥中转站功能。机场通航后,澳门与中国台湾随即在同年12月达成通航协议。作为澳门机场最大的基地航空公司,澳门航空随即向市场推出“一机到底”中国台湾台北、高雄等航点经澳门飞往中国内地大城市的创新模式。在该模式下,往返内地和中国台湾的乘客可搭乘澳门航空航班抵达澳门后,无需更换飞机即可前往海峡两岸的目的地城市,仅需在澳门机场停留约40分钟,实现便捷中转服务。在内地和中国台湾尚未实现“大三通”直航的年代,该模式成为两岸交流最便捷的“空中通道”之一,被当时的媒体誉为“澳门模式”。据统计,在两岸通航高峰期,经澳门机场往来两岸的航班一天多达几十架次,也是澳门机场的重要旅客来源。以期间的2005年为例,澳门机场旅客运输量高达425万人次,飞机起降到达45004架次。
3.高效便捷的空中通道——机场助力澳门文旅繁荣。
依托祖国,澳门机场助力澳门文旅繁荣“一马当先”。在客运方面,在2008年两岸实现“大三通”直航开通失去大部分两岸中转客流之前,澳门机场未雨绸缪,全力实施打造“目的地机场”为目标的战略转型。在党中央对澳门特区大力支持的背景下,澳门文旅产业空前繁荣、蓬勃发展,澳门机场客货运业务屡创新高。2024年,澳门机场旅客吞吐量达764.2万人次,同比增长48.3%;其中国际旅客吞吐量118.0万人次,同比增长80.0%,航班量6万架次,同比增长41.1%。在货运方面,尽管经历了全球金融危机和新冠病毒疫情的严重冲击,澳门机场持续利用自身航权优势和时刻资源积极开拓国际航空货运市场,A330、B777、B747等全货机相继落户执飞,澳门机场的货运航线网络已经基本覆盖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及南美洲等多个主要航空物流中转地,粤港澳大湾区新兴的国际航空货运枢纽初见雏形。
4.扩建填海的全面扩容——澳门机场开启发展新纪元。
面向未来,澳门机场扩容将更好发挥服务国家战略功能。2024年11月22日,澳门机场扩建填海工程正式动工。该工程拟填海面积超过129公顷,预计2030年完成,届时机场可用总面积将增至325公顷710。待扩建工程完成后,澳门机场年旅客接待能力将提升至1300万人次。机场扩容工程不仅将显著提升其客货运承载能力和更新服务设施,还将为澳门民航业及文旅业注入全新的动力和活力,在强化澳门作为国际旅游休闲中心的地位的同时,更加高能级地服务粤港澳大湾区、“一带一路”建设等国家战略。
二、“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是机场发展的根本保障
澳门机场三十年的发展历程,是一部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单一功能到多元发展的奋斗史。这座屹立在珠江口西岸碧波之上的机场,不仅改变了澳门依靠陆路和水路对外联系的局限,更成为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重要桥梁。站在三十周年的历史节点上,澳门机场正以更加自信的姿态,迎接粤港澳大湾区和“一带一路”建设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擎画“十五五”期间发展新蓝图,书写未来三十年的新篇章。
澳门机场三十年辉煌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保驾护航”。秉持“澳人治澳”理念和获得中央具体授权,澳门可以制定符合自身发展需求的航空政策,与第三方谈判航权,这正是“一国两制”在民航领域的具体体现。澳门机场的发展历程充分证明了中央政府对澳门的关心与支持,从建设初期的噪音污染治理、融资问题解决,到空域管理授权,再到扩建工程的批准,中央政府是澳门民航业高质量发展的“最大靠山”,不遗余力地提供全方位支持。
“一国两制”框架下的特色航空枢纽构成了澳门机场最根本的战略定位。澳门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在民航领域表现为独立的航权谈判能力和航空政策制定权。拥有航权就代表拥有了极具竞争力的航空要素资源,就可以吸引基地航空公司或国际知名客货运航空公司开航澳门机场往返全世界。这种独特的制度安排使澳门机场既能够依托内地广阔市场,又能以独立关税区的身份与国际航空市场直接对接,成为暨香港之外的有一个连接内地与世界的“超级联系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在“十五五”期间,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进一步提高,澳门机场这一制度优势将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特别是在拓展与葡语国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航空联系方面具有独特价值。
三、科学定位精准谋划高质量服务国家战略新使命
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加快建设世界级机场群。《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巩固提升香港国际航空枢纽地位,强化航空管理培训中心功能,提升广州和深圳机场国际枢纽竞争力,增强澳门、珠海等机场功能,推进大湾区机场错位发展和良性互动”。随着国家“十四五”规划进入收官阶段和“十五五”规划即将开启,澳门机场在国家发展战略中功能定位日益清晰。作为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机场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澳门机场凭借其独特的制度优势、区位特点和功能定位,将在国家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笔者认为:全面分析澳门机场在服务国家战略中的多维功能定位,将对于科学定位、精准谋划澳门机场“十五五”期间乃至未来三十年的发展路径具有重要意义。
1.建成大湾区特色化、差异化航空枢纽是澳门机场的区域定位。
“十四五”期间,粤港澳大湾区的航空格局呈现显著的发展不平衡状态:北部的广州机场(建有4条跑道,第5跑道正在建设);珠江口东岸有香港机场(建有3条跑道)、深圳机场(建有3条跑道),共计6条跑道;珠江口西岸只有珠海机场和澳门机场的两条跑道,且都在饱和运营。这种格局决定了特色化互补发展和差异化功能定位是澳门机场在大湾区机场群中的核心策略。与香港、广州、深圳等拥有多条跑道和庞大客流量的枢纽机场相比,澳门机场规模较小,但恰恰是这种“小而精”的特点使其能够专注于特定细分市场,避免同质化竞争,逐渐确立澳门机场在珠江口西岸的航空服务关键地位。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深入实施,澳门机场将与珠海机场开启协同发展模式,通过资源整合与功能互补,共同满足珠江口西岸民众日益增长的航空需求。特别是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加速推进的背景下,澳门机场作为合作区最重要的国际航空门户,其战略价值将进一步凸显。按照民航局2020年颁布的《关于支持粤港澳大湾区民航协同发展的实施意见》,“支持澳门国际机场发展区域公务机业务,加快改扩建推进澳门民航业发展,助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是澳门机场发展的区域定位。切实做到特色化、差异化既使发展难题,优势创新机遇。
2.机场支撑国际旅游休闲中心建设是与澳门城市定位的深度契合。
澳门作为“世界旅游休闲中心”的定位已写入国家“十四五”规划,而机场无疑是这一中心建设的无可替代的核心基础设施。2024年,澳门机场旅客吞吐量达764.2万人次,同比增长48.3%。这一数据反映了澳门国际旅游市场的快速复苏和强劲潜力。随着澳门经济在今后十年乃至三十年间适度多元发展战略持续推进,澳门文旅会展产业将迎来更大发展和潜能释放,对国际航空服务的需求也将持续增长。澳门机场通过扩建工程和航线网络优化,将有力支撑澳门打造更具吸引力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同时为澳门建设“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提供联通全球的交通保障。
3.建设“一带一路”航空物流重要节点是机场货运的战略定位。
在过去的三十年间,澳门机场货运业务尽管经历了跌宕起伏,但“十四五”期间机场通过开拓国际货运市场,已吸引空客A330、波音777等全货机落户,货机航班执飞多哈、伊斯坦布尔、墨西哥、吉隆坡等多个主要航空物流枢纽机场,辐射至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及南美洲货运航线网络初具规模。特别是在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电商货运量井喷式增长的大背景下,澳门机场正积极布局跨境航空物流。2024年,澳门国际机场专营股份有限公司与中远海运物流供应链有限公司签署合作框架协议,计划将澳门机场航空货运安检前置到横琴,充分利用深合区货物流通监管的便利政策,提升航空物流运作效率,增强电商货源吸引力。这一创新举措将显著提升机场航空货运处理能力和效率,增强了澳门机场在“一带一路”航空物流网络中的比较性优势。
4.做好大湾区机场群协同发展试验田是机场改革的创新定位。
澳门作为国家改革开放的窗口和“一国两制”的实践地,在民航领域拥有较大的政策灵活性和体制机制创新空间。澳门机场正推动与珠海机场合作,拟尽快在横琴设置异地候机楼,创新探索“一个机场、两条跑道和两个候机楼”的一体化协同发展新模式,具体而言,澳门和珠海两个机场计划在横琴设置“澳门珠海横琴候机楼”,旅客无须出入境澳门,只需离境或入境横琴,就可以办理报到手续后,搭乘摆渡车前往两地机场直接登机。为往返澳门的国内外旅客提供一站式便捷化服务。这种跨行政区域的机场协同发展模式在全国乃至全球均具有开创性意义。更值得期待的是,在“十五五”期间,随着民航领域改革的深化,澳门机场有望在空域管理优化、跨境服务便利化、多式联运发展等方面进行更多体制机制的创新探索,为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民航改革创新积累宝贵实践探索经验。
5.探索拓展新质生产力跨境应用新场景是机场未来的新角色。
低空经济承继传统通用航空业态,又融合以无人机为支撑的新型低空生产服务方式,依赖信息化、数字化管理技术赋能,形成了容纳并推动多领域协调发展的综合经济形态。低空经济就是新质生产力,全国乃至全球低空经济产业要素集聚能级高地就是粤港澳大湾区。随着中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推进和通用航空产业的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已经成为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先行区和示范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深化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加快通用航空发展,稳步发展跨境直升机服务,建设深圳、珠海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澳门机场由于其灵活的管理体制和丰富的国际联系,在发展跨境直升机服务、跨境低空物流、无人机低空旅游观光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澳门机场作为特区政府航空职能的具体实施者,将在“低空+应用端”领域开辟更多跨境客货运输的新场景发挥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新角色。
综上所述,澳门机场用三十年铸就粤港澳大湾区机场群的濠江明珠的璀璨昨天;今天机场扩建填海工程的实施为其高质量发展积蓄动能;随着填海扩建工程的推进和2030年全面完工,澳门机场将在明天更好地发挥服务国家战略的大湾区特色化差异化航空枢纽、契合澳门城市定位、“一带一路”重要航空物流节点、机场群协同发展改革创新试验田、拓展低空经济跨境应用主体等多维定位。这样必将决定了澳门机场在“十五五”期间将承担更加多元的功能。澳门机场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这颗濠江明珠必将更加璀璨。(注明:原文首发于<中国民用航空>杂志2025年第7期,与原文有删减。)(作者:綦琦、郭珍梅 单位: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 简浩贤 单位:香港大湾区航空有限公司)(编辑:金杰妮 校对:王亚玲 审核:韩磊)